原标题:从“按住讲话”到“快如子弹”,子弹短信会是下一个 TalkBox 吗?

“10天400万用户”,“单日新增用户100万”,“上线仅7天就吸引54家投资机构”,“3天内完成1.5亿元融资”。

在子弹短信上线后的短短几天内,它俨然成为了消费级移动即时通信领域的搅局者。要知道,这个已被微信垄断长达7年的领域,鲜有创业公司甚至巨头再敢轻易进入。

雄心勃勃的创业公司异军突起,想要挑战科技巨头的拳头产品,这个故事的开头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2011年,我在香港一家叫 Green Tomato 的香港科技公司工作,和团队一起开发了一款名为 TalkBox 的语音聊天软件,第一次将对讲机式的 “按住讲话” 引入到移动即时通信应用中。产品上线那一天,我们兴奋又忐忑。作为一个十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我们没有任何资源和背景召开盛大的发布会,只能靠自然增长和口碑传播去获取用户。

出乎意料的是,一个月之内,TalkBox 的用户从香港迅速扩展到内地和东南亚地区,用户总数从零增长到一百万,并且登上苹果 AppStore 即时通讯分类的榜首,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即时通讯应用,风头一时无二。

爆发式增长的用户量并没有让我们高兴太久,TalkBox 依然四面楚歌。当时,智能手机开始进入大家的生活,新平台意味着增量市场的开启。国内创业者和巨头们为了打破腾讯 QQ 在即时通信领域的垄断,纷纷效仿海外两款即时通讯应用 WhatsApp 和 Kik,通过手机通信录来匹配好友的方式,淡化社交关系链重要性,试图攻克 QQ 十年来建起的难以逾越的城墙。

2011年前后,小米和腾讯相继发布米聊和微信,均反响平平。张小龙在《腾讯传》中回忆道:“和欧美不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服务,正常用户每个月的包月短信根本消费不完,以省短信费为卖点的类 Kik 产品,在中国完全没有出路。” 中国 Kik 类产品的战争还没打响,就已经陷入泥淖,停滞不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另辟蹊径,开发一款能让不会打字的爸妈都能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2011年1月18日,TalkBox 1.0上线了。它的对讲机式“按住讲话”的语音聊天体验,似乎破解了 Kik 类产品的僵局,用户增长速度、活跃度、留存率等指标秒杀米聊和微信,在两周不到的时间内,TalkBox 的日新增下载量已经超过微博和 QQ。

(AppAnnie TalkBox、微信2011年 iOS 历史排名趋势)

和今天的子弹短信一样,TalkBox 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国内许多顶尖风投机构和科技巨头的注意,那段时间,我们的香港办公室门庭若市,许多人都表示对收购和投资 TalkBox 很感兴趣。但是,事情还未谈拢,米聊和微信就分别在2011年4月和5月发布的最新版本中增加了与 TalkBox 一样的 “按住讲话” 功能。

《腾讯传》中也提到了这段故事:“2011年4月,米聊借鉴香港一款名为 TalkBox 的同类产品,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突然变得活跃起来。5月,张小龙的微信新版本也及时地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猛然间出现井喷,用户日增数从一两万提高到了五六万。”

经历了2011年5-6月短暂的 TalkBox、米聊和微信三足鼎立局面之后,微信在6月更新的2.1版本中打通了 QQ 的社交关系链,让微信用户能迅速找到并添加同是微信用户的 QQ 好友,并允许微信用户在微信中代收 QQ 离线信息。微信的2.1版本很快拉开了与 TalkBox、米聊的差距。之后, TalkBox、米聊在中国区的下载量排名开始下降。不久,微信又上线了“附近的人”、朋友圈、公众号等重要功能,逐步稳定了其垄断市场的地位,而 TalkBox 和米聊则开始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成为国内互联网圈茶余饭后嘲笑腾讯抄袭、垄断的谈资。

即时通讯软件之间的这段混战,被作家付遥改编成小说《创业时代》,并被拍成由 Angelababy 和黄轩主演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据说近期会播出。在这个时候,子弹短信横空出世,像当年的 TalkBox 一样在短时间内爆发,拥有比 TalkBox 更高的起点,这次故事的走向会有所不同吗?

今天的子弹短信比 TalkBox 拥有更多先天优势——技术层面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众所周知,子弹短信能平滑地承受开发初期的用户数量井喷式爆发,得益于第三方的服务 —— 网易的 IM 即时通信云的支撑。而2011年,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TalkBox 的研发和运营都有着很高门槛。 而且团队成员普遍缺乏支撑和运营海量用户应用的经验,在用户爆发的那几个月没有太多精力来进行新功能规划和研发,更多时间都浪费在重写后台、调试不同运营商、提高跨地区网络质量、数据同步等基础问题上。而今天,网易 IM 即时通信云帮助子弹短信解决了上述大部分问题,让开发团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新和产品迭代上。

此外,由于当时运营商向软件开发公司所收取的短信验证码费用十分高昂,千万级用户所带来的验证码费用也让 TalkBox 叫苦不迭。而现在,发短信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

其二,尽管现在微信垄断着即时通讯市场,但是对于有锤子科技背书的子弹短信来说,并不存在其它拥有同等资源的竞争对手,更容易以黑马的姿态破局。而2011年,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想来抢这张通往移动互联网的船票。除了米聊和微信外,阿里的旺信、360的口信、网易的易信、移动的飞聊、人人网的私信、微博的微友等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这场战役,TalkBox 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其三,子弹短信迅速完成了数亿元的 A、B 轮两轮融资,为自己囤积了持久战所需要的“子弹”和“粮食”。相比之下,TalkBox 在2011年并没有把握好融资节奏,只完成了一轮200万美元的融资,这笔钱在千信大战巨头围剿的战场上,实在是杯水车薪。

但是,和 TalkBox 相比,子弹短信也面临更多挑战。当时,TalkBox 需要和其它对手抢占尚未被完全瓜分的市场份额,比得是谁更快、谁更好;而在中国移动即时通信格局已定的今天,微信和手机 QQ 基本上覆盖了所有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子弹短信正在渗透一个存量市场,也就是说,所有子弹短信用户,在微信或者 QQ 上都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关系链。尽管“快如子弹”的语言即时转文字吸引了不少人尝鲜,但同时也意味着这些用户的忠诚度有待考量。

而海外用户的获取也并不容易。TalkBox 当年做出的一个错误决策,就是没有在微信发力时果断放弃中国市场,转向自己的优势市场东南亚。2011 年时,TalkBox 在一些东南亚国家长期位居下载量榜首,在智能手机发货量中有超过一半覆盖率。但是,在来自中国市场的诱惑和在各路财务和战略投资人的怂恿下,我们依然希望能在中国市场翻身。TalkBox 当时并没有认清形势,加上后续创新乏力,与微信的差距自然越拉越大。

对于子弹短信来说,如果想避开微信在国内的竞争压力、转而开拓国际市场,其“快如子弹”的输入方式,可能反而会成为其国际化的障碍。子弹短信的中、英语音识别技术由科大讯飞提供,而在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小语种领域,子弹短信一时很难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来提供技术支持,或者要为此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同时,已经满足于“所见即所得”全键盘输入的欧美拉丁语系用户,对“按住讲话”这种输入方式并不是很感冒。“快如子弹”是否能打动欧美用户,还有待观望。

子弹短信“快如子弹”的语音转文字输入方式很像是 TalkBox “按住讲话”的升级版本。后者在2011 年率先推出创新性的语音聊天功能,虽然起跑得早,拥有一双最新跑鞋,可惜对路线不熟悉,一路跌跌撞撞,装备没带齐就被冲冲带上战场,没有多少机会能重新反思、打磨产品。相比而言,对手很快换上更好的装备并有后援团助阵,因此 TalkBox 很快被超越。在“执行力为王”、“野蛮增长”文化大行其道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中,TalkBox 最终成为了巨头竞争下的炮灰。

与 TalkBox 相比,子弹短信的装备不俗,但如果只靠“快如子弹”这一个特点,不快速推出其它解决用户痛点的创新性能,很有可能会步入 TalkBox 的后尘。根据 AppAnnie 的历史排名数据,子弹短信在 AppStore 社交下载量榜首停留了大概两周时间,而现在已经从总榜跌到百名开外,而此时腾讯甚至还没有采取任何动作进行反击。

子弹短信的爆发,折射出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的野心、中小开发者对封闭平台和巨头垄断的厌倦和不满、以及资本对“下一个微信”的期待。它最终能否弯道超车,得看“快如子弹”后,子弹短信还能拿出多少火力更大的技术子弹,是否能够次次都打中对手要害。

*作者黄何,短信式电邮应用 MailTime 简信创始人,硅谷孵化器 Y Combinator W16 校友,原 TalkBox 创始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