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康熙死后不久,皇四子胤禛正式登基,改年号为雍正。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雍正即位的合法性一直存在质疑,并且由此引发了无数的野史。
目前人们对其最熟悉的说法是:康熙在遗诏中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十四子即胤禛的同母弟胤祯,后改名胤禵、允禵),但是胤禛或许买通了亲信隆科多,让他在康熙帝弥留之际篡改了诏书。
如果大家对康熙晚年在位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那么对“九子夺嫡”的故事一定不陌生。(注:“九子夺嫡”即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当年的“九子夺嫡”让康熙帝痛不欲生,这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没有立太子。也正是这样,后人对雍正即位的合法性产生了深深地猜疑。
但是如今一件文物的公开展示,就应该让这种猜疑随之烟消云散,这就是《康熙遗诏》。康熙遗诏也被称为《康熙皇帝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大陆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档案馆。在这四份康熙遗诏中的结尾处,都有这样的记载。
“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大家注意看,在遗诏中的这句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可以说,康熙帝让雍正即位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
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清宗室、史学家昭梿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濮兰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谓非常之才矣!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