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能够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身。

督导是培养健康、合格心理咨询师的重要途径,在心理咨询师一生的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接受督导的目的不仅是在理论、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获得个人的成长,增强对自我的审视和探索,提升对咨询中移情与反移情的处理能力,提高咨询效能。

但是,目前我国缺乏足够可以从事专业督导的人员!事实上,心理咨询师们目前大多采用同伴团体督导,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缺乏高质量的专业督导...

你的参照标准决定了你怎样解读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就使得为什么拓展视角显得如此重要。

督导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协助受督导者发现并确认自己的能力以及可以改进的空间。部分心理咨询师常以习惯的行为操作咨询并视为理所当然;也有部分心理咨询师对处理某些类型的个案问题比较得心应手,但对其他类型的个案则力不从心。

这时,督导会扮演引导的角色,引导受督导者主动讨论上述的问题与现象。在某些情况下,督导有必要面质或指出受督导者不足或需改进之处。在讨论的过程中,督导以鼓励与接纳的态度指出受督导者的优势和可能的发展/改进方向。

督导中产生的移情和阻抗具有典型的意义,循环督导能考虑受督导者不同的学习程度,不拘泥于固定的角色进行指导。

例如,对一位有相当资历的受督导者,他可以作为顾问和受督导者一同讨论问题,也可以用教师的角色直接指出受督导者的盲点,由于出现一些个人议题,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也有可能搭配出现。

一个好的督导,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他们永远不会放弃你,只会培育你,令你不断成长。

督导,鼓励你探索在心理咨询中的自信和担心,协助你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力和成长的方向。循环督导模式虽是一个偏于“认知”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十分“人本”的模式,在整体的督导过程中,人本地关注并满足受督导者的需求便成为督导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而受督导之所以能成长便是因为其内在需求能被关注的结果。

台湾著名心理咨询师萧文教授谈心理咨询师多元能力的训练

人们在处理个案时常常喜欢用同一种方法处理,而很少思考什么样的咨询师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面对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比较有效。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人与过去不一样。过去我们成长的环境非常单纯,很封闭、很压抑,特别是性压抑,所以才造就弗洛伊德,才能宣称只有一种理论;现代人出现的状态是相当复杂的行为认知的问题。

以前人的行为是非常连贯性的;现在人的行为是分段性的,有些行为来自家庭影响,有些来自突发事件。所以不能用单一的理论去解决个案问题。

一个有效的咨询师一定要培养对个案的多元认知能力,这也是督导的责任。

萧文教授及其创立的循环督导模式

作为台湾早期的心理咨询师,萧文1977年就开始接受督导。实践中对于心理咨询督导的困惑迫使他思考怎样的督导才是更加客观、更加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过多次论证、检验,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循环督导”模式。

自循环督导理念建构以来,已有多位研究者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是操作流畅且能极大地促进咨询师的发展。

增强你看待事物及做事情的灵活性,这是生活的馈赠!(循环督导的几大受益点)

夯实专业基础,形成并稳定自己的咨询取向及风格

督导将与咨询师深入讨论咨询中的过程与细节,并适时提供专业支持与建议,帮助咨询师夯实专业实务基础。

训练咨询师觉察能力,移情、反移情处理能力

移情与反移情是咨询中的重要议题,课程中大量的实务演练环节助你提升。

训练咨询师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咨询过程

通过学习,能让你从具体个案中解脱出来,形成看待咨询过程的宏观视角,这对咨询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助益。

训练资深咨询师的自我督导

循环督导架构明晰,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还有能力成为专业督导师,帮助新一辈咨询师成长。

(来自学员的真情分享)

在萧文老师的那次督导课上,是我生平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审视我自己。这个过程令人很是兴奋,同时也有点感觉怪异。我重新认识了自我,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面,自己从未发觉的另外一面。感恩我的督导!
——资深心理咨询师、督导师J先生

“无论成功或是幸福,都是没有统一的窍门可言的!”被老师这样对峙时,我内心翻江倒海,感受到极大的焦虑。对个案的概念化是了解个案心理动力的基础,我看到了自己在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咨询原则方面的薄弱,也明白前进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K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