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官方回应“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网传材料因敦促其脱密夸大了其作用

最新!官方回应“张小平离职影响登月”:材料措辞失当 2分钟梳理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最新!官方回应“张小平离职影响登月”:材料措辞失当 2分钟梳理事件

新京报快讯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今晚(9月27日)就网传“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一事发布《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称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离职前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但其今年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声明表示,网传材料是承办人为了让其回所脱密向仲裁庭提交的材料,措辞失当,夸大了其在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一些误解、误读,该所将加强内部管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声明如下:

近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离职事件引发社会较大范围关注。为回应公众关切,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张小平个人基本情况

张小平1994年入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二、张小平脱密期内离职情况

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三、《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相关说明

鉴于以上情况,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

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我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2018年9月27日

事件回顾:

今天,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在网络热传。

文中公布的一份《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文件显示,研究员张小平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离职,其承担的低温液体发动机研制任务事关我国载人登月等重大科研项目,文件称“无法接受因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该文件落款日期为9月17日,盖有“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章。

新京报记者求证得知,张小平之前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下属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今年从该所离职。网传材料由该所人力部门提交给仲裁机构,是为了要求张小平回单位脱密,但未经多道审核,内容存在失实和夸大之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就此事回应媒体称,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研究院也会反思以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推荐

<br/><a href="https://news.163.com/18/0927/21/DSO7J7NP0001899N.html">张小平婉拒谈"离职影响中国登月":以单位说法为准</a><br/>近日,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网络文章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引起热议。作为站在舆论风暴中心的关键人物,张小平并不愿过多表态。9月27日下午,他告诉记者,此事公司会去处理,以单位说法为准,目前没有可透露的信息。<br/><a href="https://news.163.com/18/0927/19/DSO220MQ000187VE.html">蓝箭回应"张小平辞职":中国航天不会受几个人影响</a><br/>9月27日,张小平离职后前往的新公司——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蓝箭航天)CEO张昌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航天事业的整个大方向不会因几个人而受影响,中国航天领域已有足够多的积累。

作者: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