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啊,想要当官,必须参加考试。除了你是特别有能力的人,而且你的能力还必须被皇帝知道。不然除了考试,你是没有一点出路的。尤其是在明朝,朱元璋就喜欢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所以啊,你在明朝想要当官,那你就去参加科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科举,我们都知道,只要你在全国所有考生面前到了前50名,那你就是进士了。可以说这进士就是国家最聪明的一批人。可是你知道吗?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啊,他成为进士的时候,可是只有3岁。不过,这样聪明的人,却一辈子没有得到重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人叫蔡伯俙,可以说在史书的记载里,找不出比他更神的神童了。为什么这么说?普通人家3岁的小孩,会流利的说话已经不错了,你猜这个蔡伯俙是什么样?他3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背诗了。而且,背的还是八股文,都说老朱这八股文难背,可是在蔡伯俙眼里,也和其他诗没什么两样。所以啊,就有个举人和蔡伯俙他爹说,你让你儿子去参加童子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童子试呢?有年龄上限要求,却没有年龄下限要求,所以啊,这个蔡伯俙他父亲,就带着蔡伯俙到了京城,去参加童子试了。到了京城呢,蔡伯俙有点累了,他爹就背着他走了。按道理来说就没什么,可是有的人就非要找毛病来凸显自己,就指着蔡伯俙还有他父亲说,子骑父上京。想通过贬低蔡伯俙来彰显自己的孝顺。当时还在自己父亲背上的蔡伯俙还有些迷糊,但是也不假思索的对那个人说,父望子成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对的好啊,甚至比上句要好。这下可把那个多事的人害羞坏了。因为他连一个三岁小孩都没比过。就这样,蔡伯俙刚来京城,就出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童子试的时候,是要求背诵各种名家诗篇。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诗写得不好还爱写。其他来参加童子试的都背诵名篇,而蔡伯俙呢?背的都是宋真宗的作品。考官很为难啊,但是怎么能说自己皇帝的作品不是名篇?所以,蔡伯俙一路绿灯,来到了宋真宗面前。宋真宗看着蔡伯俙的考试记录,看到他都是背的自己的作品,问他为什么呀?蔡伯俙回答说,在他心里,宋真宗您就是最大的名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可把宋真宗乐坏了,因为都说童言无忌嘛。所以就开心的把蔡伯俙封为了进士,让他去和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一起读书了。但是宋仁宗的年龄和蔡伯俙差不多大,按理说等宋仁宗上位的时候,他蔡伯俙一定会得到重用啊。

可是,因为蔡伯俙通过拍马屁尝到了甜头,他的聪明在日后有一半用在了拍马屁上,宋仁宗呢?那可是有名的明君,就看不惯蔡伯俙这种做法,所以啊,到了自己上位的时候,用一个小官,把蔡伯俙这个三岁状元,轻轻打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