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曾说过:“悦目之画,悦子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何独不然?是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是烹调之术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技术不妙也。”

可以说,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说到吃,吃货们肯定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中国的吃货无疑是最幸福的,中国人会吃,天南地北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菜系。并且,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人爱吃甜、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咸、以米饭为主食。而黔、湘、渝、川等地方则是爱吃辣,简直无辣不欢。在中国吃美食,一天可以让你尝遍各种滋味,不少外国人就是因为中国美食而长期定居在中国。

之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吃到的美食也是越来越丰富、滋味越来越好。那么,古代人吃得都是些什么呢?他们能不能吃到今天这样的美味呢?

能是能,不过,也不是哪个时候都有像现在这样多的滋味。中国的美食文化历经数千年,自有一套完善的烹调方法,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相应流行的美味。不过,在几千年前,限于技术,交通发展有限,不少今天的美味古人是吃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在秦朝你没法吃到玉米、番薯等作物。现代人做菜会使用到非常多的调味品和佐料,有的东西在古代是没有的。那么,古人的饮食当中会有哪些调料呢?

首先是盐,盐是最先被发现,并应用到饮食烹饪中的调味品。即便是现代,做菜只要有盐也不会味道太差,故而,盐被称为“百味之首”。但是,盐只适合做一般的食物处理,当遇到腥膻味较重的食物如牛羊肉、动物内脏等,光用盐是无法处理掉这些食物的异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古人是怎么做的呢?

答案是一种水果,就是我们经常吃的零食——梅子。

在先秦时代,古人都是用带酸味的梅子来处理带有异味的食物。并且,那个时代的人比较爱喝羹汤,烹饪羹汤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盐和梅子。当时,有一位国君曾经把他的军师形容成煮汤时的盐和梅子,意思就是说:这个军师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而到了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又有几种调味品被发明了出来,那就是酱油和醋。酱油在中华美食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排在前列的,它的做法是将肉类豆类通过发酵以得到色泽鲜亮的调味品。它的古写法从肉部,读音也不是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有人在作品中将它比成了一支军队的将领,酱通“将”,之后,“酱油”的这种写法就慢慢被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酱油支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饮食习惯。那个时期的人以咸味为主,但可别想成是大把大把的撒盐啊,而是,那个时候各种酱类调味品开始频繁的出现在烹饪中。

这之后的一段时期里,民族融合,一些从前没有的调味品开始传入我国,典型的就是胡椒、辣椒等。由于,辣椒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食欲,这一时期辣味开始成了烹调的主流。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皇帝在给大臣的奖赏、或者是年终的福利时,都会把胡椒作为一项重要的东西赏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哪个大臣在过年的时候没有收到皇帝赏赐的胡椒,那么,就说明他已经在皇帝心里不得宠了。而胡椒这种作物是在明朝才开始引种,在这之前,一直依赖于向其他国家进口,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都比黄金还珍贵很多。唐朝有位高官贪污被查抄时,从家里搜出了大量的胡椒。

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流行受欢迎的味道,但是,在古人心里,甜味才是真正的五味之首。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利用甜味烹调,并且,相比较起其他的味道,甜味的来源更为容易。古人利用甘蔗压汁的方法浇在肉类上,令食物更鲜美,甜美一词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蜂蜜这样质量更好也更有营养的甜味品,则是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一直到今天,蜂蜜都被认为是滋补养生的最佳补品之一。在这之后的时期,在调味烹饪上趋于平衡,不在专于哪一种味道形成了,并且,以地域为标准的划分体系。

各大菜系让人目不暇接,让中国人在吃上也更加精致。沿海地区最鲜美的就是鱼,有一种鱼的做法让人叫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夫出海打渔归来,会从收获中选出一条,料理干净后,加上作料放在船头的炉灶中文火烹煮。等到渔船归岸,这锅鱼汤也熬成了乳白色,早就等在岸边的商家或者食客会向渔夫谈好价钱,随后,就在船上饮下这锅鲜美的鱼汤,真是让人陶醉。

到了清朝,《清稗类钞》记述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于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又更加具体分析了各地的菜系特色:“苏州人之饮食--尤喜多脂肪,烹调方法皆五味调和,惟多用糖,又席加五香...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美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积淀下来的,谈起吃,中国人还真就不服谁。时至今日,我们吃东西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这么简单,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提升和闲暇时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