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首都博物馆

这个展览不容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相册,致敬历史

——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典藏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活的影像

呈现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

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这些照片都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

是我国馆藏量最大的照片档案馆

珍藏着1892年以来的历史照片1000多万张

是的你没看错

1000多万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代以来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和节点的记录

以及海量的不同时代百姓生活影像

汇聚成浩瀚的历史

凝固住鲜活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作品

首次!首次!

向公众展出

福利来啦,抢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1948年北京昌平

上下店子战役现场拍摄的照片

看,新华社记者离战争离死亡有多近

前方,一个战士刚刚倒下

离摄影记者袁苓只有五六米远

袁苓拍照的样子

被他的战友郝建国拍到了

除了相机

他还背着枪、手榴弹、干粮袋

他就是一名战士

那一年,袁苓和郝建国都只有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福是什么?

用一张那么美的照片

就可以说清楚了

上世纪50年代

湖南省浏阳县永福乡农民

曾菊兰(男)、罗慈英(女)

领到了结婚证书

(新华社记者 毛松友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咦,这是什么起跑姿势?

1952年8月2日,全军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运动员在进行识字赛跑比赛

起跑不用发令枪

谁先写出规定的几个字,谁就可以起跑

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当时很多运动员都是文盲

(新华社记者 岳国芳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跃,得有多高呀?

1964年11月

科学工作者在西藏高原考察冰川泥石流

(新华社记者 周郁夫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大衣是中国时尚史上

最无可替代的标志性单品

女性穿上也很好看

1964年3月8日

北京举行“三八”杯女子长跑接力比赛

穿着军大衣的女观众

(新华社记者 黄景达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1月18日

上海最大的理发店

南京理发店

这家理发店每天接待250多名女顾客烫发

最多一天要接待400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老百姓的发梢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 摄)

更多精彩作品,在展厅里静候你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迎来87岁生日的新华社

自诞生以来

便担负起记录时代风云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代代

新华社摄影记者

不畏艰险,不计得失

以忠诚、勇敢、敬业的品格

定格历史,记录中国,推动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这个展览

向历史致敬

向历史的忠实记录者致敬

除了百余幅珍贵的影像

这次还有一些有故事的实物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期间

使用的徕卡相机(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社老一代摄影记者和编辑使用过的

图文资料本、底片盒

还有胶卷袋、早期摄影期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场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16集

“国家相册”微纪录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相册》

是新华社基于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

创办的系列微纪录片栏目

栏目从2016年9月开播

已播出100集

你在现场看到的绝大多数照片

都在这些纪录片中

动起来、“活”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吧

随我们一起进入历史深处

去那些从未到过的现场,听故事

回望来时路

因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二维码

观看《国家相册》微纪录片

如果国庆放假期间,你没有来看展览

别急,别急

展览将持续至

10月3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新华社

摄影:秦晴、吴刚、陈小波、郝方甲

视频编辑:曹晓丽

监制:刘洪 陈璟春

编辑:谷朋

校对:刘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