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

张家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梅戏《六尺巷》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成为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桐城名胜“六尺巷”

《易传坤卦》中有一句经典:“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厚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可以指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厚德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也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强调厚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增加了内涵,具备了崇高的道德和博大精深的学识,才能关心人、爱护人,以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事里的张英虽贵为宰相,但他没有以强凌弱,而是采取了和睦邻里,以仁爱待人的姿态处理问题。也正因如此,张英和其子张廷玉,以克己清廉、淡泊致远的品格著称于世,人称“大小张相”,为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各位朋友,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纠纷,能不能也有“让三尺”的胸襟和度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厚德载物”的胸襟你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