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妖”指的是服饰怪异,在古代,人们会认为穿奇装异服会预示天下发生一些变故,因此将其叫做“服妖”。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服饰制度。这种服饰制度受到了礼教的维护,使其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内心,不敢轻易违背。后来随着一个王朝对底下民众的控制力减弱,以及社会风尚的变迁,以及人们必然的就会追求一些奇装异服,这就会渐渐的引起社会上那些正统人士的不满,这些正统人士通过社会话语权的把控,将这种现象妖魔化地称作“服妖”,甚至有人这是亡国的征兆。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在明清两代尤其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推翻了元朝的各种各样制度,其中就包括了服饰制度。明朝根据贵贱有别,制造了不同阶级不同等级的人所用的服饰,每一个人只能穿他所处那个阶级的衣服,既不能混同,更不能僭越。一旦有人违犯这种服装等级制度,就会受到严厉制裁。比如,当时朝廷规定老百姓不许穿靴子,在南京有30多位老百姓就因为穿了靴子,而都被罚去充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严格的服饰等级,严重抑制了人们在穿着打扮上的个性化、美学化追求。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逐渐改善,人们都在各个方面(尤其在服饰方面)冲破传统等级的限制。比如,在江南的一些城市里,曾经有一位官员进了城之后,发现满街的生员秀才们的嘴唇涂着红色的脂膏,还用白粉抹在脸上,身上穿一些颜色非常鲜艳的衣服,看起来就像一个美丽的佳人一般。这位官员看后不禁感慨万千,改了一首古诗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的“服妖”现象也很严重,但其特征却恰恰相反。据《春冰室野乘》记载,自光绪中叶之后,北京城里的王公贵族都喜欢打扮成为一个乞丐,他亲眼见到一个面容上沾满了灰,光着脚,穿着一套破破烂烂的衣服,几不能蔽其私处。后来这个人洗了一把脸后,面容马上变得白如冠玉。经过一番打听,原来这个人居然是某王府的贝勒。这位贝勒之所以要这么打扮,单纯是为了赶时髦,因为在当时盛行着一种用煤灰涂面的“时世妆”。

明清两代的“服妖”之所以那么多,无非是因为朝廷法律以及传统风俗所设置条条框框过多,限制的过于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外界对服饰的限制有多严重,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更大;如果不对平民老百姓的服饰作如此多的要求,那会有这么多的“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