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帝王,西方的名校,今朝的企业家,无一不是把《孙子兵法》奉为圭臬。而在职业战场里厮杀的人们,之所以还没有将《孙子兵法》奉为至宝,大概是因为还缺少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孙子兵法》”吧。

关于《孙子兵法》的架构和脉络,之前我们用“孙子变戏法”说过,这里不再展开来谈,有兴趣的湿竹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孙子兵法》这么讲,我就会了!

而《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的内容,接下来会依次展开,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

01

5+7=12,学好等式懂计篇

对于很多人来说,想学却没能学好《孙子兵法》的痛苦通常有三点,

第一是文言文这关太难闯,要没点语言功底直接去看原文,还是会感到比较吃力;

第二是军事场景没共鸣,现代人大多远离军事斗争,我们已经很难做到身临其境;

第三是应用思维没建立,我们通常只是把《孙子兵法》当成一本普通的兵书,却不知道它对自己的思维和生活能有什么样的帮助。

所以,这三点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明明知道《孙子兵法》它很有用,但是却不了解它,没有把它用起来,甚至我们都不知道它会是多么有用。

但是《孙子兵法》其实也没什么难的,就比如这第一篇始计篇的内容,虽然是《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提纲挈领的关键,但是理解和记忆起来却也很容易,我们用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数字等式就可以了:

“5+7=12”

其中,“5"是指战争非常重要,但真正决定胜负的结果也就是五个关键点;

“7"是指基于胜负的五个关键点,我们可以在七个方面进行比较,谁输谁赢就一目了然了;

而“12"则是指在算完了基本面后,还有12条常见的诡道之术,能够帮助我们事半功倍的解决敌人。

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很好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5=五事:道、天、地、将、法

虽然战争是一件影响巨大,并且也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是孙武却一眼看出了本质,因为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这五个方面,决定了谁是战争游戏真正的赢家:

道: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要看国家里的臣子和百姓到底愿不愿意给君主卖命,愿意和他同仇敌忾的去奋勇杀敌;

天:指的是顺应天时,要符合大的形势和趋势,同时古代还包括了占卜算卦和军事气象学;

地:这是指要占有地利,在开打前占有军事要地,那么敌人就进攻困难、防守吃力;

将:很好理解,就是看你派去打仗的主帅到底水平怎么样,他能不能自己带兵就把这个事情摆平了;

法: 最后一条是看将军在具体统领军队的时候,怎么干军队的组织编制、人员安排和物资财务调配。

不过,这五个方面要直接拿来比较还是有点费劲,这点孙子也想到了,于是他提出可以在敌我双方进行直接对比的七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7=七计:七道单选的判断题

所谓的七计,其实是就是七道单一选项的判断题,而你要做的是拿出一张空白的EXCEL:列出这七个选项,然后依次打√或者打×。

这样七道题算下来,敌我双方谁强谁弱,就非常清楚,胜负也是看的明明白白。

我们姑且以秦赵的长平战争为例:

主孰有道:交战双方,谁家的百姓更支持君主去打仗?
答案:秦赵的战争动员相差不大,后期秦王亲自前线动员,秦国略胜;

将孰有能:交战双方,谁的将领统率水平更高?
答案:秦国名将白起PK赵国纸上谈兵的赵括,秦国完胜;

天地孰得:交战双方,谁的天时、地利更占优一些?
答案:秦国先得天时,地利也逐步形成,秦国胜;

法令孰行:交战双方的军队,谁的军纪更严明,更能做到令能禁止?
答案:商鞅变法立信,秦国胜;

兵众孰强:交战双方的军队,谁家的战马更优良、士兵更奋勇杀敌?
答案:虎狼之狮PK胡服骑射,两国基本持平;

士卒孰练:交战双方的军队,谁家的士兵更训纪有素?
答案:秦赵都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强国,相差不大,基本持平;

赏罚孰明:交战双方的军队,谁的队伍赏罚分明,激励更有效?
答案:秦国施行重赏重罚的强激励,秦国胜。

所以,当你把七道选择题做下来,长平之战到底应该谁来赢,相信大家已经看的非常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12=十二诡计:可进一步演变为36计

等式左边的说完了,现在来说说右边的部分。

战争毕竟还是代价很大的,所以孙子告诉我们“兵者,诡道也”,也就是在基本面不输的情况下,能忽悠的千万不要犹豫!

在这里,《孙子兵法》帮我们想办法引对方失误,他自己就罗列出来了“十二诡道”:

能而示之不能:虽然我很能耐,但我装怂,好让你毫无戒备;

用而示之不用:明明要出招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让你放松下来;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要打近的假装去打远的,要打远的让你以为要打近的,结果真正被打的地方没有守备;

利而诱之:用利益来诱惑你,让你见利忘命,露出非常大的破绽;

乱而取之:看你准备挺充分,啪一下给你搅黄了,乘机混水摸鱼;

实而备之:看你挺有实力的,我先等等准备一下,比如先系个鞋带等你烦了累了再比赛;

强而避之:看你锋芒正盛,我就先躲躲,真没有必要这时候去送死;

怒而挠之:看你的主将脾气不好,就把鼻屎放他的咖啡里,等他喝一口后再告诉他;

卑而骄之:看对方假装谦卑,就让他自己骄傲起来,看不起真正能置他于死地的敌人;

佚而劳之:看对方体力充沛,就先溜他一会,让他先跑两圈再收拾他;

亲而离之:看对方下属有很有能力的人,就想方设法的让他们君臣关系疏远;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看对方哪里没准备就打哪里,就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孙子是很务实的人,自己虽然有了本事,但忽悠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忽悠除了12诡道,还有更丰富的《三十六计》。

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市面上卖书的时候会把《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搭在一起卖,就是因为“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正道≠诡道,学会思考才是王道

《孙子兵法》始计篇这就讲完了。

我们现在知道,战争是一件关乎生死、极其重要的大事,我们要从五个角度、七个方面去看决定战争的胜负手,但也要会用十二个诡计来改变战局,所以就是“5+7=12”。

同时,对于这个问题的结果你一定要养成多多计算的好习惯,因为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于无算乎?

其实,始计篇不止说出了《孙子兵法》想要说的核心,也道出了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人生发展的关键:

在大事情、大决策上一定要有判断力,在实力培养上首先做好正道再去谋划诡道。

做好大决策到底有多重要?

审于量主的诸葛亮算准了刘备的有道为人而权倾朝野,历任两代君主都受重用;而空有权略多奇的田丰弃韩就袁后仍然不得其志,其聪明最后也不过就是算对了自己的死期。

那么,你又是如何来选择自己的职业大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