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回书说道,姬昌长子伯邑考进朝歌请求纣王放了姬昌,纣王因姬昌太得人心,且已经无故被自己囚禁在羑里整整七年。如果再这样囚禁下去,到时朝中支持姬昌的势力集体向自己施压,自己必定是扛不住的。

既然姬昌的一切声望与支持,都是源自其“西方圣人”的人设,那么纣王唯有抓住这个软肋,才能牢牢牵制住姬昌。而伯邑考恰恰就是关键,所以纣王依妲己之言,留伯邑考在宫中教琴,并答应放归姬昌,其实就是想将伯邑考当做人质。

有了这个重要的人质,即使放走姬昌,纣王也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姬昌回到西岐之后,起兵反纣王,那么必将会至自己的儿子伯邑考于死地。到时姬昌的“西方圣人”人设将彻底崩溃,支持他的势力也将迅速倒戈,所以只要伯邑考在朝歌,那么姬昌必定不会造反。

如意算盘虽好,但纣王却万万没想到,这个完美的计划,最后被制定计划的人,也就是妲己亲自破坏了,最终伯邑考还是死了。既然伯邑考这个牵制姬昌的棋子毁了,那么接下来纣王为了夺回主动权,又将采取什么计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伯邑考

且说纣王一计不成,心中又生一计。既然他姬昌如此在意自己“西方圣人”的人设,那我就偏要把他毁了,只要姬昌的人设崩溃,那么到时一个失去人望的姬昌也就不足为惧了。

于是纣王命人,将伯邑考剁成肉酱,让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咱们前文曾说过,姬昌有一项特殊的技能,即是“算卦”。早在被囚羑里之前,这项技能便已经炉火纯青,外加在羑里又钻研了七年,想必其算卦的本事,早已经神乎其神。

关于这一点,纣王是知道的。既然如此,纣王又为何多此一举,去试探姬昌算卦的本事呢?关于这点,妲己是这样对纣王说的:

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福祸阴阳,俱是谬说,竟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杀姬昌,恐遗后患。

妲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对纣王说:

既然他姬昌被称圣人,那么圣人是不会吃自己儿子的肉的。所以,如果姬昌吃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毁掉姬昌这个‘圣人’的人设,到时就算放了他也无妨了;可如果姬昌没有吃,就说明姬昌及其在意自己在朝中、在天下人眼中的形象,而作为一个臣子,如此的在意人心,只能说明姬昌必有异心,早杀为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人姬昌

我们再说姬昌,且说这日,姬昌闲来无事,抚琴一曲,猛然琴中大弦忽有杀声。忙止琴声,慌取金钱占一课,便知分晓。既然此时的姬昌,已经知道伯邑考被做成了肉饼,准备送到自己口中。那么姬昌吃还是不吃?面对自己的人设和自己的老命,姬昌又该如何抉择?

咱们且看,当御使端着伯邑考味肉饼送到姬昌面前时,姬昌不但吃了,而且吃的那叫一个开心,那叫一个兴高采烈,还对纣王感激涕零道:“圣上受鞍马之劳,反赐犯臣鹿饼之享,愿陛下万岁!”

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姬昌在谢恩的时候,着重强调了“鹿饼”。姬昌为何要如此说?因为在纣王这道考题中,虽然看似只给了姬昌两个选项,即“人设”和“性命”的抉择。然而,令纣王没想到的是,除了这两个选项之外,竟然被姬昌又生生造出了另外一个选项:放弃“善晓吉凶”的名声。舍小保大!

使臣回到宫中,向纣王禀告姬昌的表现后,虽然纣王对此很是兴奋,想着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不知为何,仍然无法完全放下心来,胜利似乎来得有些过于简单,难道姬昌真的会这么轻易的就认输?因此,在是否就此放了姬昌这件事上,心里有些疑虑。

于是叫来费仲尤浑二人,想听听这两位心腹的意见。不出所料,帮姬昌做了无数坏事,最终却被姬昌过河拆桥的费仲尤浑二人,终于又有机会抓住姬昌把柄,怎可能轻易放过?便对纣王说道:“姬昌外有忠诚,,内怀奸诈,人皆被瞒过,不如且禁羑里,似虎投陷阱,虽不杀戮,也磨其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仲尤浑

话说,小冥在前面《戏说封神》系列文章中也提到过,费仲尤浑曾与姬昌谈过条件,结果姬昌不仅没有对二人承诺任何的好处,反而宣判了二人不得好死的命运。既然二人已经知道姬昌为了自己的人设,把二人当作了见不得人的弃子,那么二人又为何不趁此机会,怂恿纣王就此杀了姬昌呢?

很简单,虽说二人没有深入参与到“封神之战”的计划中去。但在为姬昌办事这么久的情况下,或多或少应该也清楚,姬昌背后的势力有多强悍。凭自己二人,以及纣王之力,断然不可能撼动姬昌的。

所以如果能有足够的筹码,跟姬昌换一个善终的承诺,总比一直跟着纣王混要有前途得多。而是否放了姬昌,就是此时二人最大,也最有力的筹码。咱们还别说,费仲尤浑这次的计划,还真的差一点就成功了。

姬昌的上大夫散宜生,听说伯邑考被做成馅饼,西伯侯姬昌仍然被囚禁在羑里,急忙派太颠、闳夭二将明珠、白璧、黄金、玉带等宝物,进朝歌以上大夫散宜生的名义贿赂费仲尤浑,请求二人在纣王面前替姬昌美言,放其回西岐。

话说,各位觉得,身为纣王宠臣的费仲尤浑二人,平时什么珍宝没见过?真的会因为区区黄金、玉带就答应散宜生的请求吗?还别说,费仲尤浑还真的就答应了!但绝不是因为黄金玉带,而是因为散宜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散宜生

我们知道,散宜生乃是姬昌面前的红人。很多时候,散宜生的话,某种程度来说,即代表着姬昌本人的意思。而这次散宜生竟然主动贿赂二人,在费仲尤浑看来,这不就是姬昌的妥协吗?这不就意味着自己二人,即将得到姬昌的承诺了吗?

于是二人找到机会,赶忙替姬昌说好话,向纣王奏道:“臣闻姬昌素有叛逆不臣之心,一向防备。臣于前数日着心腹往羑里探听虚实,羑里居民俱言姬昌实有忠义,每逢朔望之辰,焚香祈求陛下国祚安康,四民乐业,社稷永昌。陛下囚昌七载,并无一怨言。据臣意,姬昌真乃忠臣。”

就这样,费仲尤浑的一番话,使得犹豫不决的纣王,最终选择放了姬昌。然而纣王却并没有完全对姬昌放下心来。既然对姬昌来硬的不行,那么就用软的。

纣王不仅放了姬昌,而且还听从费仲尤浑的建议,把姬昌从侯爵封了王,一则计划用姬昌抵御已反的东南二路诸侯;二则向天下人显示自己仁君的形象,既然姬昌受了纣王的恩惠,后面如果姬昌真的反叛,则相当于姬昌自己毁了自己“西方圣人”的人设。简直一举两得。

姬昌受了王封之后,纣王允许姬昌“夸官”三日,其实就是一种类似游行的仪式,用来昭告天下,姬昌封王了。且看在姬昌夸官这两日,比干、微子、箕子,在朝大小官员,俱来迎接;朝歌城中百姓,扶老携幼,拖男抱女,齐来看文王加官。好不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王夸官

而姬昌骑在马上,更是志得意满,直到夸官第二日,黄飞虎制造了一次偶遇,告诫姬昌道:“今以特赦,是龙归大海,虎入深山,金鳌脱钩,如何尚不省悟?何不早早飞出雕笼,见其故土。又何必在此落网之中,做此吉凶未定之事也?”

黄飞虎几句话下来,吓的姬昌骨解筋酥,起而谢曰:“大王真乃金石之言,提拔姬昌,此恩何以为报!”于是姬昌便带着黄飞虎送的五枚虎符,改换衣裳,逃出朝歌去了。经这次事件之后,意味着黄飞虎与姬昌彻底建立了同盟,而黄飞虎的告诫和虎符,就是这次投诚的见面礼。

而费仲尤浑二人可算是真的倒了霉了,本以为抓住姬昌把柄,有了交易的筹码,外加又替姬昌求了个王封。二人想着,我们对你都这么好了,只要你姬昌还有点良心,于情于理,你也该给我们个“善终”的承诺了吧?

然而令二人没想到的是,良心于姬昌来说,似乎还真就没什么用!姬昌不但没有感谢二人,反而听了黄飞虎的告诫,撒腿跑路了。这下可好,费仲尤浑不仅没有得到姬昌应该给的承诺,甚至最后又倒打一耙,害得二人如今在纣王那边也没法交代了!

虽说姬昌听了黄飞虎的话,急忙逃离了朝歌,但以姬昌的年龄,又是多年养尊处优,单凭自己一人一马,真的就能成功逃离纣王的掌控吗?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