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乾隆身边最得势的宠臣,由于他权倾朝野,在民间还有“二皇帝”的称号,可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的就是他这号人。

然而,他这么牛的人,却颇忌惮一个人,不光见面就巴结,身后也不敢在乾隆面前说他一句不是,这人是谁呢?

(阿桂像)

这个人是阿桂,乾隆年间最厉害的武将之一。

阿桂是正白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大学士阿克敦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

阿桂作为官家子弟,并没有沾染提笼架鸟的纨绔之气,反而是个难得的文武全才,他不光在指挥作战上很有才能,在政治和水利治理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由于阿桂武能征战沙场,文能协理国事,不管是内务还是外交,都处理的极为漂亮,因此乾隆视其为股肱大臣,委以领班军机大臣的重职。

和珅呢?

和珅出身于一般的武将之家,后来以文生员的身份承袭轻车都尉,入宫做了三等侍卫。

和珅由于自幼受了些苦难,在人情世故上颇精明,再加上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渐渐受到乾隆的赏识。

和珅的优点还是不少的,比如他特别会理财,有了他,乾隆根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只管挥霍无度,好不快活。

另外,和珅又很擅长阿谀奉承,乾隆是一刻也离不得他,因此和珅的仕途青云直上,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从小侍卫,摇身一变,成为一品要员,户部、吏部、工部他都曾做过尚书的职务,甚至内务府的总管,他也担任过。总之,要职肥缺,乾隆都没少了他。

既然是乾隆身边的红人,满朝文武没有不对他毕恭毕敬的。

毕竟得罪了他,只要他在乾隆面前说几句话,只怕官位都难保。

(和珅像)

按说这二人,虽在朝中共事,但阿桂长年领兵在外,两人共事的机会少之又少,为何和珅却谁都不怕,就怕他呢?

这就要说到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回民苏四十三,由于不满地方官员徇私枉法,贪污腐败,于是率众起义。

眼见兰州不保,乾隆赶紧派军机大臣阿桂督师作战。同时又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协助平叛。和珅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哪里能去指挥作战呢?这只能说是乾隆的一片苦心,想让他通过立功提高地位。

由于阿桂身体有恙,便让和珅先行一步。

和珅到了任上后,发现清军已击溃部分叛军,于是他将清军兵分四路,进行最后的围剿。

结果由于和珅指挥不当,清军大败,总兵图钦保在山中被起义军围困至死。顿时清军一片哗然,他们本就对这位靠溜须拍马上位的钦差大臣多有不服,这下干脆不听调度,直接罢工了。

数日后,阿桂率十万清军抵达。

阿桂问和珅,为何战败?

和珅说是诸将不听调遣,并强调这些将领其罪当诛。

阿桂亦点头说:“是宜诛。”

说完,阿桂便令清军集合。

只见将士们很快便集合完毕,对阿桂亦是恭敬有加。

(清军平叛)

阿桂于是当着众人的面问和珅:“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

和珅顿时尴尬之极,心知众将是故意使他难堪,只得公开道歉,再不敢言语。

乾隆得知此事后,立刻下谕谴责和珅,并命他即刻回京,接受处分。

后来,和珅得知阿桂率领手下30多个将领联名上疏,奏请乾隆以后禁止和珅领兵。

和珅这才见识到阿桂的厉害和本事。

从此,和珅对阿桂心存忌惮,所以天天在乾隆面前夸赞阿桂武力出众,统军有方,为的就是让阿桂能远离京城。

阿桂要是在京城,和珅就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不管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生怕让阿桂抓了把柄。

在和珅一手遮天的时候,不少忠臣良将都被他所害。那么和珅为何不害阿桂呢?

要知道战功显赫的阿桂,是元勋级人物,又倍受乾隆信任。因此和珅也深知在乾隆面前诬陷阿桂,不是阿桂会遭殃,而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和珅一味在乾隆面前夸赞阿桂,说他武功了得,统军有方,为的就是希望乾隆能一直让他在外统兵,最好永远不要回京城来。

阿桂在朝中时,和珅又极力拉拢,百般巴结。只是阿桂一向鄙视他的行径,耻于和他为伍,因此每次看他笑得像朵花似的,也是无视而过。闹了个热脸贴上冷屁股的和珅,见拉拢不来阿桂,做事愈发小心翼翼,生怕被阿桂抓了不是。

可见,和珅得有多害怕阿桂。

(参考史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