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环保公众网发布了《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距离S1开工指日可待。

消息一出,苏州各大媒体以及民间舆论,欢呼雀跃:S1来了!通车后,苏州市区和上海就能地铁互联互通了。

同城化这个名字,开始高频的出现在各个场合,成为当地热搜的名词。

但在这里,我要泼一点冷水了,苏州地铁S1来了,苏州会成为上海的下一站吗?苏州市区和上海果真就能同城化吗?

01

憧憬住在苏州,工作上海

S1线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项目线路起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终点与上海11号线花桥站换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日,一位家在苏州姑苏区,上海工作的老同学,兴奋的的拨通了我的电话,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你知道啊,S1来了马上开工了。这下好了,通车后,我可以不用再租房了,住在家里,每天赶地铁来上海上班了。”

对于老同学的兴奋,我非常理解。

他上海工作四五年了,没有上海户口。上海的房子暂时也买不起,回老家也不甘心。几年来,搬了几回家,房租年年涨,上海开销大,每个月收入刨去各种开销,也存不了几个钱。

苏州S1,对他来说,犹如黑暗星空里划过的一颗亮闪闪的星。希望、憧憬溢于言表,住在苏州市区,工作上海的梦距离他似乎越来越近了。

听完老同学对未来的憧憬,我沉默了一分钟。出于情面,不好在兴头上给他泼冷水,也不想说一些违心的话。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事情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美好!”

02

S1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S1线路总长约41 km,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28座,均为地下站。

全线设设车辆段和停车场各一座,新建一座控制中心。设计时速100km/h。昆山花桥换乘上海11号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1公里、28个站,没看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1就是这么神奇

有点轨道交通常识的人都知道,地铁出入站,都会有个降速、停车、提速的过程。一个站耽误个2分钟不过分吧。28个站54分钟没了。

41公里,按照设计时速100km/h计算,叠加行驶过程中反复的降速、提速,大概30分钟左右。按照国内部分地铁平均时速的“尿性”,算个35分钟都不为过。

也就是说从苏州工业园区起点夷亭路站乘车,准点到昆山上海11号线花桥站,需要一个半小时。

我做了个小实验,在花桥站乘坐地铁11号线到上海徐家汇站,中间没有任何换乘,包含候车、进出地铁站时间,掐表算了一下,耗时约80分钟。

苏州S1+上海11号线徐家汇站,单程一趟耗时近3个小时。

这还仅仅只是到徐家汇。

如果到上海虹桥商务区,在虹桥火车站地铁下车的话,昆山花桥起点经过19站,到江苏路站换乘2号线,再坐7站地铁才能到虹桥火车站站。

单程一趟耗费的时间,细思极恐。

03

单程2.5小时左右是通勤时间的上限

太多人会憧憬苏州市区居住,上海工作的场景,更有人会将此举对标东京。

确实苏沪昆的轨道交通S1号线,几乎是目前上海与环沪卫星城之间最前瞻性的城际轨道交通方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京与周边轨交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地铁展示图

我们仔细来研究一下上面两张图,你就会发现像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工作日主城和周边卫星城之间,通过轨道交通,上下班单程通勤时间的上限大概就在2.5小时左右

而我们的的单程3小时,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如果苏州年轻人不是住在接壤处而是住在苏州市区,每天凌晨5点多就要起床。

一个在上班前已经筋疲力尽的年轻人,从他赶到公司这一刻开始,他的战斗力基本等于零了。

还谈什么梦想谈什么打拼,所有的心力都在通勤中被消耗。

04

S1加速了苏州、昆山两座城市的融合,提升主城首位度

但S1来了,苏州市区群众确实欢欣鼓舞,值得祝贺。硬要牵扯上海和苏州市区同城化,未免有点牵强。

其实S1的最大价值还是加速了苏州市区和昆山这两座城市的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1无缝连接了苏州市区经济命脉工业园区和昆山主城。

28个站台,26个站位于昆山境内。大大方便了昆山东南西北的市民去往苏州,加速了两个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S1深层次的用意,还是在于提升苏州市区在整个苏州大市的核心地位和首位度。改变几十年来,苏州主城偏弱,代管县市过强的经济格局。

如何提升苏州主城区首位度,第一个就是要增强苏州主城区对百强县市第一名昆山的凝聚力和吸附力。具体路径就是交通先行。S1轨道交通即将开工,正是苏州下的一招先手棋。

通过S1,从昆山开始,加速提升苏州主城区的首位度而这,才是刚刚开始。太仓、常熟等等会接踵而至。

05

苏州市区和上海同城化,路漫漫其修远兮

S1被批复,未来两大轨道交通体系将无缝衔接,确实意味着两个GDP加起来超过5万亿的经济体在同城化中迈出最实质性的一步。

但目前条件下,苏州市区和上海同城化,只能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远远没有成熟。路漫漫其修远兮!

苏州的政府、媒体、民间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自信。

城市自信、文化自信、实力自信!当务之急,不是憧憬和上海的同城化,抱上海的大腿。而是必须以我为主,集聚一切力量打造主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主城区的首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作为一个:

GDP1.7万亿元+的大城市,

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大城市,

曾经可以和深圳掰手腕的伟大城市,

四县一大市多中心的格局的城市群,

无论哪个角度的对比都是位列前茅。

苏州自己的未来,本身就有着

无限可能!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的伍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