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葫芦丝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家有小葫芦娃,也有老葫芦仙。

每天吹的不亦乐乎,开开心心的,但家里的小葫芦娃到底怎么管呢?怎么让他们继续学习下去呢?

学校开了葫芦丝班,每个同学都在学,但自己的孩子就是吹的不好,应付了事,随便吹。但家长又特别喜欢这乐器,想让孩子吹的更好一点,也给孩子们买了又贵又好的葫芦丝,个别家长还专门找了专业老师来辅导。

怎么让他们继续保持下去呢?在学习过程中如何鼓励奖励他们?

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分析,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要奖态度不奖分数

大多数的家长都是以孩子的分数或名次设定奖励,谁谁吹的好,或者谁谁的分数高,

其实最好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

为什么这样说,其实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偶尔一次两次的高分更重要。

考试中也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特别是乐器,每个人吹的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事情不能以分数或名次作为奖励标准,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但结果不理想而没有得到奖励,从而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也要看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否有尊师重教,用心演奏,爱惜乐器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

第二:要说到做到

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外面表演,如果和孩子达成约定,例如你敢上台演奏,敢在大家面前表演,在某次比赛表演拿到名次,或者考过多少分或是考到第几名,就一定要兑现承诺。

如果父母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更坏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特殊原因也不要过多,不然孩子会讨价还价!

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约定的目标,也不可迁就,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迁就他,那还不如当初不设这个约定。

第三:限制奖励次数,少则珍惜,多则浪费。

适当时机和适当的奖励,就等于给孩子们发动机加机油,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不可过量。

如果经常奖励,那么孩子的胃口就会越来越大,刺激作用就会慢慢下降,如果还想起到作用,就必须不断的增加筹码了。

这样会使孩子误认为是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没有奖励就不上台表演,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因此,要逐步减少奖励次数,直到无需奖励,学会敢于上台,敢于展示自己,会叫的鸟儿有虫吃,最终让孩子懂得,表演也是锻炼自己,锻炼自己有胆量,表演提升自信心,(像打怪升级一样,表演一次就升级一次,孩子的心态) 乐器演奏把最好听的音乐献给大家。

老师家长也是比较喜欢开朗活泼懂事的孩子!善于展示自己的孩子有糖吃!

第四:奖品要适当,价值要适中

奖品的价格不要太高,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相适应。给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有些条件好的家庭,由于形成了不断加码的习惯,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这样反而会害孩子。

例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了满分,比赛拿了大奖,就给孩子买电脑游戏机,苹果手机等,导致孩子玩物丧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孩子的专业武器,比如葫芦丝换一支更好一些的。买台学习机,伴奏机等,一切跟学习有关的产品。价格适中即可。最好的奖品就是学习用品,特别是书籍,使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学习进步。

第五:精神鼓励远大于物质鼓励

奖励的导向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

有些家长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孩子学习的怎么样,吹的如何,也不太清楚。

其实最好的鼓励,就是陪伴孩子,陪孩子旁听上一次课,跟老师沟通了解情况,陪孩子一起去表演,陪孩子一起去外面采风演奏等。

孩子是特别需要家人的支持鼓励,如果家里人某些人反对,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心态也会不平稳。

长大以后做某些事也会特别多的心理顾虑,说某某不支持,影响了我的发挥等等!

生活中,比如孩子考试进步了10名,艺术比赛拿了什么名次,有的父母会选择,请孩子大吃一顿,但是孩子也许中午吃了晚上就忘了。

但是如果看到孩子的进步,父母由衷说出这样的话:孩子,你太棒了,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看到了你的努力。

我的孩子,乖孙子不比任何人差,也可以做的更好!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很爱你!然后再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样孩子的内心因感动而带来的震撼,丝毫不比一顿饭逊色。

而且精神奖励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它可以培养孩子内心的荣誉感。

有了这种荣誉感,会促使孩子发自内心的积极向上,这是物质奖励无法企及的。

因为物质奖励会让孩子觉得做什么事都是为了某种目的,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没有了物质奖励,他可能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精神奖励不仅是一种荣耀,也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会使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永久的激励,让孩子终生受益。

当然,未来一定也会狠狠奖励,那些培养孩子艺术创造力的父母! 有才艺的孩子都不会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