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刚过,黄花红叶,妆点秋光,重阳来到,又是一年登高望远的日子。又是一年九月九,重阳节又到了,然后呢?你知道重阳节怎么来的吗?你知道重阳节要做些什么吗?你又知道重阳节有何意义吗?不知道话,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有个青年叫恒景,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的习俗你知道几个?

赏秋——九月初九是秋分之后,已立秋,大地万物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慢慢染上了秋意,人们也慢慢从炎炎夏日中走出来感受秋天的这一份凉爽,因此有了赏秋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高——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菊——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插茱萸——古人认为茱萸能够给人去除疾病,带来庇护。因此,有的人会直接采集一些茱萸直接放在门口或者做成简单的香袋佩戴在身上,还有的妇女或儿童把茱萸插在头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菊花酒——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基本上就是重阳节的大部分习俗了,你知道的有几个呢?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我们的传统继承和发扬应该有你的一份力量。

下面一首顺口溜告诉你重阳节有何意义:

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些吧!希望你可以从这里收获关于重阳节的一点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