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 慢 旅 manlver | 慢 下 来 , 世 界 不 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知道重阳节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中国人有个“九”字情节:国土叫九州,仙界叫九重天,皇帝叫九五至尊。

战国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重阳指的就是九重天。

因为,“九”这个数字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兴盛之极。

《易经》中,老阳数为九,用以指代阳爻。老阴数为六,用以指代阴爻。

少阳为七,少阴为八。

我们在洛书中,可以看到这个像数独游戏一样的九宫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点数转化为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和为15,差为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人眼中,九月九日有两个九,乃至极阳之日,故名重阳。

重阳节为什么要佩茱萸,饮菊花酒?

古人以茱萸为“延寿客”,以菊花为“辟邪翁”,有这两件风物护身,就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茱萸

这个习俗,最早是从西汉宫廷里传出来的。

刘邦创立了西汉之后,厌倦了年老色衰的原配吕后,宠幸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戚夫人貌比西施,身材修长。会弹奏各种乐器,舞技高超,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夫人生下一子,取名如意,受封赵王。刘邦很喜欢这个儿子,认为他言谈举止与自己年轻时候很像。戚夫人持宠恳求立如意为太子。

可是刘邦已经有太子了——原配吕后的儿子刘盈。

吕后悲哀丈夫移情别恋,她至少要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于是求教于张良。张良献计,请出商山四皓——商山之中的四位白发隐士,刘邦多次顾请而为能成功——以使太子在朝廷的地位显得益发庄重而不可动摇。刘邦见太子羽翼已丰,已不可废。

刘邦死后,戚夫人被吕后囚禁起来,剃光头发,像奴隶一样舂米。她一边舂米一边唱着悲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希望自己的儿子来给自己报仇。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吕后,使她变成一位受尽绝望而被仇恨吞噬的妻子,和一位控制欲超强的母亲。

吕后从封地召回如意,准备斩草除根。

汉惠帝刘盈对这个弟弟非常疼爱,知道母亲要痛下杀手,将他接到自己的宫中保护起来,每日同吃同住、同进同出,吕后没有机会下手。

一天,汉惠帝打猎,如意睡懒觉没有跟随。等他打猎归来,见如意已经口鼻流血死去了。

他去找自己的母亲论理,吕后说:“来,儿子,我带你去看人彘。”

惠帝心中纳罕,只见厕所中有一人身,没有头发,手足皆断。那人一抬头,鼻子耳朵都被割掉,眼睛只剩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咧嘴一笑却没有舌头。

他惊恐万状,拉住太监哆哆嗦嗦地说:“此乃何人?”

太监说:“戚夫人。”

惠帝不禁失声道:“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回去大病一场,不理朝政,饮酒作乐,不久死去。

这段野史,常为后人用以控诉吕后乱政的罪名,然而,刘邦的其他妃子,却并未遭受迫害,白头而终。

那位因美艳绝伦而遭祸的戚夫人,她死后侍女四散出宫,都嫁给平民为妻,免受宫门幽禁之苦,也算得善终了。

有位贴身女侍叫贾佩兰,后来嫁给了扶风人假儒为妻。她对身边人回忆,在宫里之时,日日管弦,夜夜笙歌,消磨时光。说戚夫人侍奉汉高祖,常常谈起赵王如意,恳求立他为太子,护他免遭吕后迫害。刘邦听见了,沉吟不语,一边叹息一边怆然泪下。戚夫人击筑,高祖高唱大风诗以和之:“大风起兮云飞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筑

又说起每年九月,菊花舒展之时,都要采集花朵与茎叶,参杂黍米酿酒。至来年九月九日,酒方酿熟。这一天,宫女头插茱萸,食用蓬饵,饮菊华酒,以此为长寿之祝。从此,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就流传到了民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人常常用这种杭白菊泡茶喝。

《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忝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为法定节日。文人士大夫结伴出游,登高望远,结社赋诗,留下很多作品。

《唐中宗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

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已周,泛桂迎樽满,吹花向酒浮,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

杜甫《九日》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杜甫《九日曲江》

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季秋时欲半,九日意兼悲,江水清源曲,荆门此路疑,晚来高兴尽,摇荡菊花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到了宋代,重阳节固定套餐:登高野餐、赏菊花、吃菊花酒之外,还多了一个吃重阳糕习俗。这种重阳糕是面粉和糖一起蒸的,糕上面装饰以猪羊肉鸭子丝(估计是肉松肉铺之类),插一面小彩旗,便成为皇亲国戚、宰辅大臣只见送礼的佳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重阳糕,已经不大一样了。

《梦粱录》:都人出郊外登高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松子之类。

宋宫廷蜜煎局还制作一种“狮蛮栗糕”,以五色米粉、熟栗子粉做成的饼,拌入麝香、糖、蜜,上插小彩旗,作为饮菊花酒时的下酒点心。狮蛮栗糕是素的,因此也会赏赐给诸寺院设供众僧,当时汴京开宝、仁王寺院设狮子法会。由于诸佛菩萨多有以狮子为坐骑的,诸僧也在狮子台上做佛事。这个习俗并没有流传到杭州,但是“狮蛮栗糕”倒是保留下来了。

《梦粱录》:兼之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禁中閤分及贵家相为馈送。蜜煎局以五色米粉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其日诸寺院设供众僧。顷东都有开宝、仁王寺院设狮子会,诸佛菩萨皆驭狮子,则诸僧亦皆坐狮子上作佛事,杭都却无此会也。

到了明代,重阳节时,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菊花糕庆祝,皇帝更是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明代兖州王府过重九,这一天要换整整一套东西:桌子、炕几、灯、香炉、餐盘、食盒、酒杯、帏帐、被褥,连同吃的面点、喝的酒、穿的衣服花样,全部换上带有菊元素的新物。近乎洁癖地炫耀审美,是贵族们一年到头乐此不疲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人们还会腌渍一种甜品:紫苏梅卤,撒以糖霜、梨丁、橙粒、石榴籽,名叫“春兰秋菊”。

田汝成《熙朝乐事》:重九日登高饮燕者,必簪菊,泛萸,犹古人之遗俗也,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

清代道光年间,苏州人赏菊之风,已发展处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清嘉录》说,虎丘的花农,带着百余瓶精心栽种的菊花,到城市里零售;普通人家买回来,在花梗中插入熟铁丝,一双巧手凹出满意的造型,作为案头清供。

《燕京岁时记》说,那些茶肆商户、富贵人家,一次性批发几千盆菊花,堆在门前、屋后,远远望去像一座山,号‘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热爱排场的富人而言,花不过是攀比财势的工具,已然脱离了美学的意义;文人赏菊,反复考量花与花的关系、花与空间的关系,确认每一朵花是否处在自在的状态。

沈复在《浮生六记》记下秋菊插瓶的心得:瓶口要阔大,这样花朵才舒展不拘;每瓶只能有一种颜色,花朵必然是单数,或五或七,乃至三四十朵之多,必于瓶口中间有一丛怒起;花形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既不能散漫、又不能挤轧,更不能紧贴瓶口;视桌之大小,一桌三到七瓶为止,多了眉目不分,有股市井俗气;高低要参差照应,气势连贯,若是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了刻意的大忌……

沈复是画家,他的插瓶法,源于中国画的疏密画意,也代表文人的审美情趣,不在多,而在意。菊以其不惧寒霜的植物属性、离群索居的生长状态,与文人品格相投契,逐渐变成中国式的文化寓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人花鸟秋菊(佚名)

1988年,九月初九被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延续重阳敬老习俗。在有些地方,重阳节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因此也叫做“女儿节”。

支持原创,给重度拖延症作者一点鼓励

页底大拇指打赏

图文:梵七七|版权所有,转载请支付稿费

设计师、旅行摄影师、自媒体写作者,“慢旅”创始人。喜欢慢节奏旅行,深度体验当地生活。三年来行走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追随玄奘足迹,寻找佛陀圣地,对焦生命意义。新书即将上架,具体事宜烦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慢旅(manlver)。

慢生活,慢旅行

更深度的旅行故事

请关注|慢旅|manlver

慢 下 来 世 界 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