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养殖业中,抗菌药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发现之初即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但是,养殖业抗生素滥用会给人体和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负向影响。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教授等系统分析了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和危害,提出了构建一套健全有序的制度安排,斩断滥用抗生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会造成多方面危害。不仅会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导致畜禽疾病继发频发,并使细菌产生极强的耐药性,从而加大了动物疾病的防治难度。而且抗生素残留难以降解,会导致大气、土壤和水体被严重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最重要的,抗生素的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为严峻。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畜禽产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不断增加人体的耐药性,人体生病后将不易得到治疗甚至无药可医。

据报道,广州市妇婴医院曾抢救过一名体重仅650g、25个孕周的早产儿,使用了头孢一代到四代甚至“顶级抗生素”始终未见效果。细菌药敏检测显示,该新生儿居然对7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孕妇食用的抗生素残留超标的肉蛋禽类产品。在我国,耐药性细菌每年夺走70万人的生命,如果不限制抗生素的滥用,2050年将达每年100万人,甚至超过癌症患者的死亡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生产者的宣传教育及技术培训

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标语、宣传手册等方式,把相应的法规、监管标准、处罚措施等宣传到各个养殖场所,使广大农村养殖户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并提高其对滥用抗生素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养殖场开展健康生态养殖。

依托大专院校举办培训班,向养殖户(养殖场)普及养殖专业知识,大力推广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重点加强兽药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和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养殖户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其自觉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体系构建

在管理层面,应将“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体系”纳入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部门执法管理;

在技术层面,大力开展全程溯源体系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实现对动物源性产品的电子标识,对畜禽从出生、养殖、屠宰、运输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一体化全程监控。

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导、示范带动,以生猪、肉鸡、奶牛、肉羊、水产为重点,在主产区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至全国,全面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进程。

加强技术培训指导,优化管理模式,争取实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逐步改变目前过渡依赖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局面。

全面实施执业兽医资格制度与兽药管理处方制度

需健全执业兽医从业管理制度,提高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兽医人员业务水平,并加强执业兽医队伍的医德建设。

在养殖和兽医临床中实行兽药分类管理,将兽药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对人和动物容易产生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抗生素,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