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杭州湾论坛”谈及时下正热的我国金融监管“去杠杆”话题。与会者提出,去杠杆对于国企和民企并非“一刀切”,对民企下手比较“狠一点”,对国企比较“软一点”,多位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曾任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的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论坛上提了一个问题称,去杠杆的时候对民企下刀比较“狠一点”,对国企比较“软一点”,恰恰民企是经济体当中比较有增长力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防止简单地一刀切,见到风险点就死死按住。民营企业在前后两个‘36条’后,仍然不能通过‘玻璃门’、‘旋转门’,现在有点人心惶惶。“ 36条指2005年政府印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家再次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前后两则文件均恰好有36条规定,因此分别被简称为“非公36条”与“新36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康表示,“(银行等方面)发放贷款的时候,给国企还是给民企?当然是给国企安全。一般来说哪怕出了事,也会比较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给民企发放贷款后,如果出现坏账,风险就上了另一个台阶,可能会追究与民企老板是不是暗中搞了什么名堂。这种事情由来已久,是不得不讨论的现实。”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认为,市场对民营企业里的一些风险有所担忧。消除这个担忧还需要一定过程。国有企业也是控制杠杆率。让去杠杆持续一段时间,再过一段时间加(杠杆),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转向,主要是为了保就业,保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康还称,“我们要承认中国的政商状态就是混沌的关系,企业需要把需要打点的地方打点到位,否则寸步难行。实话实说,我离开原来的行政管理岗位来做智库,智库也是要交税,来了一个税务部门的人挑毛病,弄得我们非常难受,你还要赔小心,他说出的问题,我们要缓和下来。”

姚余栋引用中国古代学者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表示,“三年多的去杠杆,强监管,下猛药,中国经济在强健筋骨,所以我们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