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股市大涨都有各路“股神”抢夺理论制高点,每逢大跌方便面挂面的销路总能莫名提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亏钱的股民关灯默默吃面,就着新鲜出炉的段子,笑着继续研读各类资讯,大到国运轮回、中到产业变迁,小到上市公司”核心”动向。

他们从来不会像炒房客因为房子大促销去砸售楼处,亏钱只会刺激他们更加发奋学习,苦练内功,他们就是这样一批勤奋而可爱的人。

他们就是可爱的中国股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爱的中国股民遇见了“春天不远”的中国股市,情绪激动者兴冲冲跑去抄底,最后尴尬的被底部抄了一回又一回。

小心谨慎者减仓空仓忍饥挨饿,泡面伴着无奈,希望等到春天。

但是,再可爱的中国股民也挽救不了中国股市,春天不远,凛冽的冬风却已经吹遍A股市场,这个时候,A股上市公司开始上演求生欲满满的绝地生存。

大潮退去

如果说2015年股灾消灭杠杆投机者,现在这样的行情,是在消灭很多上市公司高管、实控人,根据万得数据库,2015年至今,大约2000名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除去国企换届与部分违法违规强制离职,低迷的市场行情和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正在不断的考验着他们的过冬能力——现金流。

截止10月18号,质押总市值约为 4.1 万亿,相比7月份已经缩水23%。更让人担心的是根据wind统计,疑似触及平仓线的质押市值接近3万亿,也就是只有一万亿是安全的。A 股市场有3553 家公司进行股权质押,质押股份数量合计 6375 亿股,质押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接近10%,真可谓是大户最爱融资,大股东最爱股权质押,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股权质押。

股价不断下跌,大股东需要不断补充质押,形成了越跌越质押的恶性循环,很多现金流不好的民企大股东干脆把股份转让给了国资,坊间戏称为“跌成国企”。

民企大股东为何而如此热衷于股权质押,这要从2015年股灾维稳说起。

2015年7月,证监会第18号规定:一、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二、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减持本公司股份的,中国证监会将给予严肃处理。三、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6个月后又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其中规定了: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这个规定还是比较严厉的,大股东是很难套现的。

当市场大部分中小企业股票股价虚高的时候,本来可以通过大股东减持套现来减缓非理性上涨势头,证监会在保护投资者的初衷下做出来限制,被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迂回突破了。

保护投资者不受伤害的政策,却为下一轮股灾埋下了种子。

当中央下达去杠杆的部署时,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2018年1月份的股票质押新规。

主要的几个规定是:1、单一股票市场整体质押率不能超过50%,就是说这个股票有10亿股,最多拿5亿股质押。2、单一股票证券公司集中度不超过30%,单个资管计划不超过15% 3、折扣率不超过6折。4、资金用途只能用于实体经济,不能再用于买入股票。

这个政策一出台,质押率超过50%的公司质押到期不可续作,依靠质押获得现金再买入自家股票进行市值管理(拉升股价)基本上不可能了。折扣率天花板设定导致股权质押的融资能力被限制。股权质押面临一次大清算,而背景是金融去杠杆,2008年至今货币宽松大时代的结束。

覆巢之下无完卵,众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边苦不堪言哀嚎着,一边积极展开了自救,不完全统计归类为以下几种:大谈情怀类、业绩兑现类、委屈卖股权类、忽悠炒作类。

大谈情怀类

情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谈的,一定要在之前让投资者足够喜爱,足够痴迷的企业才可以。

比如说乐视网,曾经的创业板一哥,即使依靠会计准则灵活性虚增了太多账面利润,贾跃亭全部股份司法冻结面临平仓压力,孙宏斌入主重组失败,选择断头求生之后,大洋彼岸FF91车传来一些虚无缥缈的进展,乐视网还是会借尸还魂式的涨一波,虽然二者根本没有实质性联系。

但本文主角是另一个创业板公司,利亚德。

利亚德2012年上市初期只有10亿左右市值,到2018年4月市值巅峰到达400亿,7年时间创造了40倍的惊人涨幅。

利亚德大股东虽然质押比率并不高,但是受困于景观照明业务下游政府回款较慢,现金流恶化明显。2013年至今非常宽松的并购政策,让利亚德迅速并购掉了之前的合作伙伴金立翔、励丰文化,还有海外公司NP,虽然快速充实了业绩,也带来了高额的商誉。并购收紧与商誉减值风险持续暴露叠加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股价一路走低,半年不到累计下跌超过了50%。

曾今的利亚德让投资者在上面赚的盆满钵满,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也利润丰厚,下图是其员工持股计划的统计(截止到2018年10月18日)。根据下面统计,已经结束的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最差的是2016年的三年期股权激励,在近期完成了卖出,虽然亏损卖出但大股东给员工进行了兜底损失,并且兑现了5%的年化收益率,而2012~2015年三次激励更是收益丰厚,讲真公司对员工不薄,这也是后面故事的大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亚德公司内部激励更加倾向于股权,所有高管和核心骨干都有公司股票进行激励,所以股价下跌对他们而言是切肤之痛。

股价下跌初期2018年6月初,董事长夫人杨亚妮以个人名义增持了3000万,套牢在13元附近。8月8号,董事长发出内部倡议员工增持股份,并且承诺兜底损失,4000名员工中的290名积极响应号召增持近4000万元,成本10.7左右。然而股价跌势不减,再度被套牢。9月6号,公司创业团队三大元老高管,发布增持公告,承诺未来6个月合计增持不少于2000万元,股价依然难改跌势。10月17号凌晨,眼看着股价跌穿7元,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的董事长李军,竟然叕发布倡议书,呼吁公司内部员工增持并且承诺兜底,此时他的夫人上次增持已经浮亏近50%。

李军没有像以往在年报开头打油诗抒发进取的豪气,而是写下了愤懑感慨的《鼓励员工增持,我的兜底申明》,一方面历数过往成就、初心不改,他写道:自2018年4月利亚德股价17元起,仅6个月跌至6元多,近于大腿斩,科技实业高成长股,静态市盈率近14倍,动态市盈率恐不足10倍,市场规律何在?天理何在?政府何在?另一方面呼吁市场、员工相信公司、相信市场、相信政府。一句相信刘主席会让股市成为提振经济的发动机、印钞机成为全市场热点谈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事长李军一席话,雷惊四座,短期之内连推两次兜底员工增持的倡议已十分罕见,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市场一片质疑、讨论声中,利亚德10月17日股价高开5%,随后一路走强封死涨停板。董事长李军近乎绝望的呼吁竟然得到了市场响应。当天成交龙虎榜上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利亚德在机构投资圈中一直属于热门股,虽然股价一路下跌,但是机构调研热情不减,从境内机构到海外机构,在股价下跌期间,调研从未间断过。真正让利亚德涨停的是它曾经的辉煌和良好的诚信,以及确实足够底的估值。

其实李军并不孤独,9月底以来,董事长倡议员工增持并承诺兜底的公告就越来越多,的确这个寒冬需要股东、员工、高管互相扶持才能更加暖和一些。但是情怀只能讲一时,最终利亚德能否度过难关,还要依靠扎实的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绩兑现类

如果说利亚德股权质押不高,跌的有点冤,下面要讲的东方雨虹股权质押高可是实锤。股权质押比例占到流通市值的接近30%,实控人李卫国所持的67%的股份被质押掉了,而且质押的价格都是去年高位,按照6折折扣来算,股价下跌30%就有追加担保的压力,而雨虹股价从高点27元一路跌到了10元。市场普遍担心大股东质押平仓,大股东易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虹作为国内防水材料龙头,下游需求主要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端主要受油价波动,2018年地产、基建周期都进入了下行周期,油价不断攀升,下游地产商寡头化趋势明确。成本挤压、需求萎缩、下游客户议价能力不断提升,确实从大逻辑上,没有理由对雨虹很乐观,即使公司反复强调有能力实现高速增长,稳住毛利率,在风声鹤唳熊市中,市场还是用脚投出了不信任票。

面对困境,董事长李卫国核心抓手还是在业绩兑现上,10月19日,雨虹发布公告提示将原定于24号披露的三季报提前到20号披露。虽然只提前了四天,这其实是告诉市场,雨虹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信心,他们愿意在这次寒冬体格测试中提前交卷。

雨虹三季报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三季度收入、利润、现金流三大指标均加速改善,作为市场中雨虹主要的推荐卖方研究员,国泰君安建材首席分析师鲍雁辛给出了简短而有力的解读:三季度收入、利润均加速,18年估值10~11倍市盈率,估值底扎实!

作为李军的老乡,同为湖南人的李卫国,除了业绩为主要抓手,还积极学习李军,也同一天祭出了倡议员工增持承诺兜底的情怀牌,老战友张志萍也在16元增持,公司还在16~14元现金回购超过1%的股份。李卫国主动降低质押比率解除市场担忧,并且透露正在积极洽谈,引入国企强势股东来获得更多外部资源。

李卫国主动降质押、提前披露超预期业绩、创业团队和公司现金回购、放风引入强势股东,号召员工增持并承诺兜底,可谓是多管齐下,誓死捍卫企业市场地位与尊严。

委身卖股权类

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毫发无损的度过寒冬,花房姑娘创业成为上市公司大老板的何巧女最近很心烦,回首往事她都未曾像这样苦恼过吧。

9月7号她面对央行行长易纲,心直口快的说到:“北京各家银行的行长我都见过了,但是今天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总行的行长,我就准备说点真心话。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全场哄堂大笑,其实很多人都只知道,她想救的第一个民企就是她的东方园林。

2018年5月,400多亿市值的东方园林公告,10亿元债券发行“失败”,整个市场不寒而栗。随后,东方园林股价连续重挫后停牌。8月26号虽然成功发行12亿元的超短融,还获得3家银行40亿元的授信,以及多家银行15亿元信贷支持。“国家队”农银投资,还打算不超过30亿元入股东方园林的子公司,然而股价依然跌停了,截至10月19日,东方园林市值只剩下了200亿出头。

2013年一篇《十问何巧女》直指东方园林营收账款偏高,赚利润不赚现金流,东方园林被市场质疑了三年,低迷了三年,那时的何巧女选择卧薪尝胆。2016年,PPP大发展让何巧女看到了行业改变的曙光,东方园林签订大量PPP订单,接单量大幅上升不说,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都大幅改善,2016年到2018年是东方园林第二春。

好景不长,去杠杆大背景下,PPP被整顿,大干快上举债正欢的东方园林一下子断了资金来源,对资金饥渴犹如沙漠中旅人对水的渴望。短融、授信、股权质押都用上,东方园林的股权质押在8月复牌之后猛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一起创业的小伙伴承诺的增持也延期了,财务负责人也近期辞职了,公司像需要血液一样需要着资金。

10月15日,深圳国资宣布拿出资金驰援深圳本地因为股权质押受困的上市企业,瞬间得到了全国效仿。

10月18日盘前,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及唐凯拟出让占东方园林总股本不低于10%的股权,转让股权所筹集资金将用于归还股票质押融资,以大幅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东方园林方面称,何巧女及唐凯的此次股权转让目前已与相关央企、地方国资进行了多轮谈判,并表示在河流治理等生态修复领域及工业危废处置领域,公司将与国有资本展开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共同为中国的生态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坊间揣测,接盘的这10%股权的很有可能正是北京方面的纾解资金。

何巧女卖了10%的股权换得生存发展的机会,上市公司还有更多直接大股东易主,卖身他人,杠杆的过度使用,就是在大潮中裸泳。

忽悠炒作类

最后一类求生方案,如同飞蛾扑火,在越来越规范、理性的市场面前总会被打回原形,让人可气的是,采取这类方案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近期的典型是中弘股份(000979)。中弘是一家中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前两年公司财报显示盈利都在二、三亿元附近,而去年直接亏损二十五亿多元,今年的第一季度已经亏损了三亿多。这种断崖式的亏损已经表明公司出现了严重的内部问题。2017年初,中弘济南的文旅项目因缺乏资金已经停工;位于黄金地段慈云寺的中弘大厦,由于缺乏资金已经烂尾半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弘走到今天,实控人王永红多次以豪赌的方式投机房地产市场有关,北京商住政策出台挫败中弘北京项目,大肆举债推动的58亿大手笔现金收购海南超级大盘“半山半岛”2月宣告失败,又有数十亿元高成本资金陷入这个大坑。回天无力的王永红选择避难香港,遥控指挥,中弘股份处于失控状态。股东开始轮番减持,股价一路狂跌。员工工资拖欠,债主纷纷登门,最终中弘公司人去楼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初,在内外交困下,中弘股份股价跌穿1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4.1条第(十八)项的规定,公司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面值,深圳证券交易所有权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为了避免退市的结局,中弘股份便动起来歪脑筋,滥用上市公司公告的权力。

8月28日,中弘公告终止同新疆佳龙股权转让协议的同时,公告同加多宝、深圳前海银谊资本签订债务重组和经营托管协议,随即中弘受到资金追捧,连续两天涨停,但是仔细翻阅加多宝近三年的经营数据,加多宝2017年净资产和净利润均为负值,并且尚未对中弘股份展开尽职调查,这样的公告很难证明是实质性合作内容的。更多像是中弘为了避免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忽悠式公关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市场一片质疑声中,中弘股份在一元以上并没有停留太久,9月13号便跌回一元以下。10月16日,董事长王继红、董事总经理张继伟辞职,19日中弘股份停牌,并且发布第十次终止上市风险提示公告。19日反弹的阳光,再也照射不到中弘股份的身上了。

人间有四季,市场有周期。

每一次春暖花开都先经历严寒考验,A股虽已进入寒冬绝地,但是有人从容,有人慌张。

如何求生,如何再生,是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思考牢记。

祝福可爱的中国股民,但愿春天真的不远。

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披露,观点源自上海朴道瑞富投资管理中心高级研究员赵锴,感谢对本文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