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官员们想要通过权力谋取钱财,简直是轻而易举,这也致使大贪官层出不穷。但是相反的也有不少清官,他们两袖清风,在岗位上忠于职守,心系天下百姓,往往受到世人的崇敬。而孙嘉淦就是这样一位清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嘉淦山西兴县人,幼年家境贫寒,在康熙末期间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原本,孙嘉淦只是普普通通的小官员,但直言进谏的性格,让他的人生有了转折。在雍正帝登基之初,孙嘉淦敢于谏言,建议雍正“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要知道,雍正可是从九子夺嫡中走出的皇帝,而孙嘉淦所说的亲近兄弟,颇有含沙射影的嫌疑,搞不好就是杀头。当然,当时雍正确实是大怒不已,不过好在辅臣朱轼的解围,雍正平息了怒火,并对孙嘉淦的胆量大为欣赏。后来,孙嘉淦被派去管理国库。虽然是捞油水的肥差,但孙嘉淦却不为钱财所动,实心实力地工作,所管账目做到毫厘不差,这不得不让雍正另眼相看。雍正十年,孙嘉淦调任刑部侍郎,不久后兼任吏部侍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35年,雍正帝驾崩后,新皇帝乾隆登基。孙嘉淦再次上疏,专论君主“三习一弊”,直言告诫皇帝。此事以后,孙嘉淦得到新帝乾隆的赞赏,立马被升任刑部尚书。尽管孙嘉淦得到乾隆重用,身居高位,但他始终心系百姓。孙嘉淦任直隶总督期间,早先清朝建立之初,曾颁布过极严格的法令以禁止民间酿酒。为了民生着想,孙嘉淦上疏让乾隆解除了酿酒禁令,这对激发民间手工业和改善民众生活有很大益处。再则,孙嘉淦先后对直隶境内永定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及东白洋两淀进行治理,并加固了保定城郊堤防,使得直隶百姓安家乐业,不必担心水患。而且,孙嘉淦还十分关注百姓疾苦。常常遇到百姓的冤情冤案,孙嘉淦每每会亲自审理,让沉冤得以昭雪。就比如名叫焦韬的人被诬陷为“邪教首领”一案中,孙嘉淦就还了数百名无辜百姓的清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47年,孙嘉淦以年老乞求退休,得到批准。然而,孙嘉淦在临走之际却是犯难了。因为他任官34年,到如今荣归故里却还是一副穷酸模样,怕遭乡绅土财耻笑的同时,也给朝廷丢脸。于是,孙嘉淦思谋良久,连夜让仆人买来十几个木箱,并亲自装满砖头。第二天,带着“丰厚”家产,辎重浩荡启程回家。但没料到的是,孙嘉淦被其他官员参了一本,原因在于他回乡时金银财宝带了好几骡车。紧接着,孙嘉淦行至半路就遭到检查,结果查出的却是砖头。当此事一经汇报后,乾隆皇帝得知孙嘉淦箱子里都是砖头的原委,顿时很感动,并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换下箱子里的砖头,算是重重的赏了孙嘉淦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