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庸视频通话中含笑而逝 《明报》发文悼念

金庸去世前细节首度曝光:与亲友视频含笑而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金庸去世前细节首度曝光:与亲友视频含笑而逝

其好友接受港媒采访时透露,金庸去世前与亲友视频,听着听着就含笑而逝,“全身一点异味都没有,一直很干净”。金庸儿子查传倜则在朋友圈悼念父亲,“有容乃大侠客情,无欲则刚论政坛,看破放下五蕴空,含笑驾鹤倚天飞”。

《明报》10月31日发表文章,悼念已逝的《明报》创办人、笔名金庸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鏞。文章表示,金庸昨日(30日)在家人陪伴下在养和医院离世,笑别人间,享年94岁。

祖籍浙江海宁的金庸,到香港后既办报又写武侠小说,并撰写评论,脍炙人口的15部作品,拥有人数最多的中文读者群。

曾任职《明报》与金庸有30年友情的作家陶杰透露,昨日下午4时,金庸在与亲友家人进行视频通话的过程中“含笑而逝”,而金庸家人也表示“走的很安详”。

陶杰表示,前阵子前往探望时,金庸这两年已无法说话和书写,并伴有肾肺心脏等多种问题,思考也变得迟钝。但看上去没有病容,有人来到就会有笑容,与其说话也有回应。

陶杰相信,金庸为香港留下了一个遗产,就是《明报》,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1959年,金庸与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集团。在早期清贫的状况下,明报的生存完全仰赖金庸的武侠作品连载。

1960年代的香港,市民文化兴起,而武侠小说正好满足了民众旺盛的精神需求。金庸发现这个赚钱的行业,于是联络中学同学沈宝新筹备出版日报。

《明报》第一年亏空很严重,销量只有区区一千份左右。《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 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

金庸的好友、雇员,同为著名作家的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的连载,开始关注《明报》,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终于开始盈利。

金庸在《明报》白天写2000字左右的社论,晚上写5000字左右的武侠小说,坚持了二十余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明报》的读者并不知道,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和写社论的“查良镛”是一个人。据说金庸在赶武侠连载时由于时间紧张,总编会命人守在金庸身旁,每当他写完一页纸,就赶快拿出去交付印刷。多亏金庸思维敏捷,每次写完无需复查修改,情节逻辑连贯,字数也恰好合适。

1990年,金庸开始淡出“江湖”,《明报》则于1991年上市,同年转让给商人于品海,金庸则于1994年辞任《明报》名誉主席,此后多外出游历,阅读史籍,享受退休时光。《明报月刊》总编潘耀明表示,金庸退休后二人有经常见面,但近3年金庸身体欠佳,已很少联络。

回顾

<br/><a href="https://news.163.com/18/1030/20/DVD2JF5F0001899N.html">金庸逝世前器官衰竭说话不清晰 好友:没留什么遗言</a><br/>记者刚刚从香港作家陶杰处得到确认消息:一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今天下午5点过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记者还了解到,金庸去世时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据了解,他今年身体一直不太好,“年龄逐渐增大,出现器官衰竭的情况。说话也不太清晰。”目前成都商报记者能够了解到的情况是,金庸先生的后事应该会对公众公布,但葬礼会小规模举行,不会对公众开放。但接下来会安排一次公众的追思会。<br/><a href="https://news.163.com/18/1030/20/DVD35P2R0001875P.html">金庸生前遗愿曝光:死后一二百年仍有人看我的小说</a><br/>金庸曾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自己有空的时候,坐车、坐飞机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想如果自己是侠客、大侠,会怎么样。在多部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庸本人最喜欢令狐冲,同时也喜欢乔峰,非常不喜欢韦小宝,“见到这种人要远而避之”。此外,他还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