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一只白腰鹊鸲,你能说出我身上的各个区域都叫啥吗?

鸟类是很多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它们羽毛艳丽,神态灵动,反正怎么画基本都不会难看。不过在很多非科学画的艺术作品中出现的鸟类,它们的羽毛往往画得很含糊,看不明白是怎么长得,这是很多不了解鸟类结构的创作者的通病。

想要画好一只鸟,除了有一颗喜欢鸟类的心之外,还需要具备鸟类基本结构知识,才不会闹出把尾巴画成翅膀的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了解鸟类的主要羽区,我们先用可爱的蓝八色鸫宝宝举例。图上头和翅膀的细节结构太复杂,我们先放置play到后面讲,先说说躯干上各个部位的名称。

鸟类躯干上的羽毛一般都比较柔软,短小,紧贴在身体上保持流线型。很多鸟类的名字就是根据它们身上不同颜色的部位来命名的,我下面会一一举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是前方的结构,也就是示意图中标记紫色的“胸”和天蓝色的“腹”两部分。

这只黄腹花蜜鸟就是很好的例子,可以看到黑色的胸带把胸和腹清晰地分割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是后方的一系列结构,包含了标浅绿的“背”、深绿的“腰”和很容易与腰搞混的,标了宝蓝色的“尾上覆羽”。图中渣画质的黄腰柳莺(柳莺蹦蹦跳跳实在是太难拍了)是很好的示范:柠黄色的腰以上是背部,而腰以下的一小块隆起羽毛就是尾上覆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是下方的两个结构,也就是标粉色的“臀”和标紫色的“尾下覆羽”。这两个结构连在一起不是很容易区分,但是在鸟(尤其是鹟鸲类)翘起尾巴时会有很明显的分界线。这只撅屁股的小太平鸟能看出橙色的尾下覆羽和白色的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是侧面的羽区,称为“胁”,这只黑胸鸫妹妹(雄性有黑胸)身体两侧橙色的区域就是胁的位置,不过她的一部分胸毛也是橙色的。

躯干的羽区最好理解,理清楚了的话,我们来看看头大系列第一弹:翅膀和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当模特的是棕胸佛法僧,难得拍到即清晰、羽毛又不乱的展翅照片,可以把羽区一次性讲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注黄色的“尾羽”,是飞行的辅助平衡器和方向舵。尾羽的数量在8枚(鹭类)到32枚不等(雉鸡类),但是12枚尾羽是比较常见的数字,尤其是雀形目鸟类。红隼妹妹的尾羽在悬停时展开,可以看到磨损和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示意图中的绿色和蓝色区域是鸟类飞行的主力结构,称为“飞羽”,是一系列修长且较为坚硬的羽毛。飞羽又分为两部分,即图中绿色区域的“初级飞羽”,和蓝色的“次级飞羽”。初级飞羽的数量一般在9-11枚,而次级飞羽的数量波动比较大,在6(蜂鸟)-40(信天翁)枚,雀形目的鸟类稳定在9枚左右。不过不会飞的鸟类要单独拿出来说,今天按下不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爱的领角鸮来做示范,仔细观察它能发现飞羽的边缘形成了一个v字形,把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分开,靠左边的那一排自然就是次级飞羽了。

示意图中红色的部分和黄色的部分合在一起称为“覆羽”,与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相对于,紧挨着的两部分也分别称为“初级覆羽”“次级覆羽”而在初级覆羽上方还有一排一般为3枚的纵向排列小羽毛(天蓝色的那一小块),称为“小翼羽”,可以节制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示意图中翅膀根的地方还有一片紫色区域,这个部分称为“肩”,很容易和背部搞混,但是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它的羽毛排列方式与背部有明显的区别。佛法僧类的鸟肩羽都很明显。

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晕菜了?更复杂的还在后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讲了飞羽的枚数,上图标识了飞羽的清点方式,次级飞羽是从中间往身体方向数,而初级飞羽国内一般是从翅膀尖往里数,但国外有些人是从内往外数的,所以在看鸟类文字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数羽毛的方向到底是咋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可以见到,次级覆羽又分为三部分,即标绿的“大覆羽”、标黄的“中覆羽”和标红的“小覆羽”。大覆羽和中覆羽都各是一排,每个羽片比较清晰,但是小覆羽是很多排小羽毛在一起的名称。灰翅鸫雄鸟翅膀上灰白色的横带就是它的大覆羽,而上方黑白相间的一小条是中覆羽,再往上分不清彼此的就是小覆羽和肩羽啦。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也是很多初学者会犯的错误,那就是包括雀形目鸟类和其他一些类群比如鹰、鹦鹉等在内,它们的中覆羽和部分小覆羽的覆盖方向是与飞羽及大覆羽相反的,也就是说,大覆羽是靠近身体的羽毛压在靠近翅尖的羽毛上面,而中覆羽及部分小覆羽是靠近身体的羽毛压在靠近翅尖的羽毛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示意可能明白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前面我们看到的是翅膀展开的样子,当它们折叠起来的时候这些结构就不太好区分了,我们用家鸽做个示范,这样是不是更明白一些了?

坚持到这里的都是好学生,我们还有最后一个章节要学——头部羽区

再忍耐一下就结课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一只白颊噪鹛,南方非常常见的中型鸟。因为头部区域实在是太多了,颜色不够用,所以有的地方标注了一样的颜色。

直接用图举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喉”歌鸲,它的“颏”也是橙红色,紧挨喉部的白色和浅褐色是“颊”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额”叶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耳"相思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吸蜜鹦鹉,当然它的额也是黑色的,不过我相信你能分得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枕”黄鹂,不过它的“眼先”和“过眼纹”也都是黑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斑鸠,这个就比较直观了,希望大家不要有密集恐惧症哦~

到这里我们今天的鸟类羽区课程就结束了,不过你究竟有没有学会呢?

还是考一考我们的读者吧。

现在大家可以试试看看辨认这些结构在不同的鸟身上对应的样子,练习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嘴乌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鸿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绯胸鹦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喉潜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尾沙锥

我们下节课见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蜂言蜂语大自然工坊

蜂言蜂语自然万物周边杂货铺子开张啦,长按左边二维码立即进店购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