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勤教授,26日在上海举办的澳洲会计师公会年度论坛上阐述了“智能财务”的概念。

刘勤教授说,智能财务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基于财务管理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借助于智能机器和人类财务专家共同组成的脑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通过人和机器的有机合作,去完成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并在管理中不断扩大、延伸和部分替代人类财务专家在财务管理中的活动。

刘勤教授认为,智能财务有很多典型应用场景,从RPA到ANN,即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到人工神经网络。未来人机智能一体化业财管融合系统主要应用的技术有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强调人脑和人工智能及环境之间的融合,此外还包括企业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的深入融合。

“人工智能是智能财务的大环境,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非常多,有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机器人等”,刘勤教授称。

刘勤教授表示:“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的运行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可以进行深度的BPR(业务流程再造),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是颠覆性的,是模式再造或者范型的变迁,比如中国BAT的发展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简单业务流程的变化”。

刘勤教授把会计技术应用分为三个层面:电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他指出,会计电算化更多是对数据的计算、存储、检索等简单的处理,信息化更多是对于已经加工过的数据,即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深度应用。进入智能化时代则更多注重于对信息之上的知识层面的管理和运用,并不断扩展、延伸或者部分替代人类的智能。

“在技术影响下,会计信息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现在业财深度一体化、处理全程自动化、内外系统集成化、操作终端移动化、财务账簿去中心化、风险威胁扩大化、会计组织共享化等多个方面,这些趋势中人工智能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刘勤教授说。

他还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开始引发了人身安全、隐私泄露、工作丧失、新贫富不均、系统偏见等诸多的伦理问题。尽管人们希望能借助于“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等从哲学层面来解决这些难题,但大家似乎还没有思考清楚“智能财务是为了取代人类还是使人类更聪明”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他进一步指出:人机共生是未来智能财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和机器应该去做各自擅长的工作,当然要实现这种理想状态,需要在组织分工、流程配套、信息传递、系统衔接、风险管控、伦理安全和成本收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刘勤教授最后总结到,当前社会已经逐步进入了智能财务的时代,智能财务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人机协同共生是智能财务未来发展的方向。他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供听众思考:财务人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架构来应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