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端午节与父亲节仅差一日,

便是须将送礼物这事放在心上。

总想着得是足够的“硬气”,又能够配合着传统文化的氛围。

大红酸枝的小刀,流水般的形制,从意至形都符合了这两点。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杜甫的这句诗不知道让多少人对于那利物有了好奇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酸枝:重17.5g 规格23cmX2cmX0.5cm)

(大红酸枝:重20.4g 规格26cmX2cmX0.5cm)

虽说是利物,但也只是为了圆满心中的念想仅作出一个形态罢了。

若说是茶刀,还是薄了一些,若拿来裁纸,虽也适合但总觉得有些暴敛天物。

恰好这刀是成对的,不如就做了一个装饰。

不知道做它的匠人是否也是这样考量的,因为对于刀型的喜爱才做成这般。

就是爱着这流畅的样子,握在手中是恰到好处的手感,规整的身子。

只用一个美字依然不足以形容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便天生爱着刀。

从刀柄到刀刃,从手感到光泽没有一处不是迷人的。

特别是这娟秀的小刀,明明是利器的形状却偏给人一种温柔之感。

从功能上来看便知道,这小刀也仅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存在,

所以对它的喜爱倒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虽然只是一个装饰品,但不得不说这做的也太过巧妙。

薄如蝉翼的刃身,虽是木作却好似金属一般有种摄人心脾的光泽。

而那刀柄自不用说,木的温柔质感更是让人心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红酸枝与黑酸枝的搭配,视觉感上堪称绝妙。

木的纹路,是这对木刀最好的装饰。

是横直的纹路亦或是斜纹,都规整的令人惊叹。

简直难以让人想象这是天然而成。

虽不似金属刀经过千锤百炼,但这木却是真正的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日月风霜。

自然的打磨让它木质百年不易变形,而且那纹的清晰在广袤红木中也是能被夸赞的。

再加上匠人巧妙的技法,在将大红酸枝与黑酸枝的美最完整的展现同时,

更是将刀的形制近似无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趁手,便是方便了盘玩。

一遍遍的抚摸过去,就像是在抚摸大自然的肌肤。

包含着自然文化的柔和,更有着外型带来的力量感。

虽小巧,却又无比的精悍。

对于刀型的爱,是来自于心中欲动的鲜血,与对力量的崇拜。

对于红木的爱,是来自于骨中满腔的热爱,与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与力量其实并不冲突,在巧妙的融合下就似珠联璧合一般。

恰似浓雾消散朝阳初现,窥得一番华夏文化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