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的比你好十倍的人,并不是努力超过了你十倍。相反的,他们都是善于借势、造势和任势的高手。

01

最近和90后的小J聊天,他不无感慨的说到:感觉自己最近真是越来越焦虑了。

毕业两年多,工作还是平平淡淡的,其实自己也很拼命努力,忙起来经常也要加班熬夜,但工作还是没有多大起色,看不到晋升的机会。

北漂的日子确实很辛苦,越来越高的房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让人透不过气来。

自己还没买房,没结婚,逛街花钱都不敢大喘气,大城市的压力真是太大了。而未来,却好像被雾霾笼罩着的这个世界,悲伤而又令人绝望。

奔向30岁的我,到底该何去何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年轻难免苦闷,而彷徨,更是在这个时期如影随形。

想多赚点钱,但自己不是主动和老板谈加薪的风格;而频繁的跳槽式涨薪,又无疑是杀鸡取卵。

难道,真就只能靠“熬年头”、“爬楼梯”这一招?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我们看了《孙子兵法》的兵势篇,就都明白了。

兵势篇的内容主要是四点,简单说起来其实就是“公正无私”:

公—一切为“公”:
借势前,要有三个准备动作(识众寡、懂奇正、明虚实),以便创造团队最大战斗力;

正—奇“正”相生:
知道基本的战法是守正出奇;
无—毫“无”间断:
最好的势能攻击是“其势险,其节短”,讲究的是蓄能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
私—“势”大于人:
注重客观势能的变化,坚定形势比人强的认识,真正的做到择人任势。

接下来我们就把这几个点展开说说,再看看它怎么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更好的“借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首先,我们要知道,要想真正能产生借势的效果,还是要有一些基本条件的。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解:管理一群人和管理少数人一样顺畅,是要依赖组织架构、权责体系和指挥系统的安排。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解:打仗的时候,最基本的战法不过就是主力和辅助的配合和彼此切换。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解:之所以打击敌人的时候占尽优势,是因为以我之实,击敌之虚。

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企业的运营,都有一些基本的管理系统。

像拿破仑、孙武、韩信等等伟大的军事家,首先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们可以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一个“公有至上”的超级团队,借势才有可能发出更大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打仗从来不是凭意志,而是靠机智的战法,而最基本的战法,就是主力和辅助的划分。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解:但凡是打仗,就要分兵,其中一部分人当主力,一部分人打辅助;分开的人可以互相配合,也可以互相转化,此时是主力的的团队,到下一刻可能成为辅助,反之亦然。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解:真正深谙用兵之道的人玩“奇正”都很溜,能以这个基本的打法衍生出无穷的战法,并最终克敌制胜!

所以,打仗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倒也是大道至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巨大势能的产生,往往都是由“势险”+“节短”形成的。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解: 很多人看待战争就是外行看热闹,认为打仗就是漫天的出击,是两方人马抓对厮杀。其实真正的高手打仗就像射箭一样,拉弓准备了很久,靠近目标蓄足了力,然后“嗖”的一下就发射出去,一瞬间击杀敌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解:在战争的过程中,军队有极强的隐蔽性,给别人看起来混乱、胆小、软弱,其实是通过基本的管理办法和策略,把超强的实力都藏好了,就等着一触即发!

所以最好的办法从来不是万箭齐发,而是一击致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借势借的好,不只可以调动自己的军队,也能让敌人“听话”。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解:好的将领,善于借势来调动敌人,能通过各种办法来让敌人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去行动。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解:好的将领,不会一味的给自己的军队打鸡血下死命令,只会营造出势能,就像把高山上的石头往下推一样,形成强大的驱动力,让你不得不按要求的去完成。

“调动敌人”还能够“让团队特别听话”,这势造的可就真是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孙子兵法》的兵势篇讲完了。

我们知道了,培养势能要求的是“公正无私”:通过“众寡、奇正、虚实”让大家一切为公;通过主力的正和辅助的奇互相转化和配合形成战法;通过“势险、节短”让攻击毫无间断,悄无声息;最后,无论调动敌人还是驱动下属,都要用势来引导。

其实,初涉职场的我们,如果把“兵势篇”学到极致,完全是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成功的。

对于出身一般的人来说,并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作为支撑,进入社会和职场主要靠自己的拼搏,这个整体原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哪怕如此,你也是可以发现自己借势点的。

而你的“老板”,就是你早期职场最大的势能。

要让这个势能发挥作用,有三个点极其重要:

认识“老板”,用对“老板”:

首先,熟悉公司组织架构的你要知道公司的老板(无论是董事长还是CEO),以及一级部门的负责人,都不是你可以马上就可以借上力的点。

开始真正要借力借势,你要选对地方,那就是认定你的boss必须是那个能指导你日常工作,管理你KPI的直属领导。

这里,也要克服一个误区,觉得和直属领导走的近,就是“拍马屁”,就是不务正业、搞关系。其实,真正做到让领导舒服的人,是把领导的困难解决了的人。

帮助“老板”,储备你在"老板”的势能:

接着,就是要找对发力点。你要把领导的一些困难解决了,或者让他看到你有潜力解决他的困难。

这里头有个过程,一开始的时候你们的团队在完成公司的任务的时候,是以直属领导为正,以你为辅助。但是你“主动”的配合,以及展示自己想要解决问题的意愿,就是你能引起你boss注意的时候。

让你的势能变成机会,让你有机会化奇为正:

由于你的势能累积,让你的直属领导觉得你有能力,或者有潜力值得开发。于是在客观情况要求或者你主动争取的情况下,给你向上一步的证明机会。然后你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并且通过“项目”的完成,在履行责任中证明了自己。

这样三部曲走完,你的老板就彻底变成你的势能,你的道路也就被打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8

说一个栗子: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物,早先如何凭实力借势起家的。

格力集团掌门人董明珠,出生非常的一般,是在南京的一个普通人家里长大的;

她毕业的学校也很一般,学的是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

她在来格力前,在南京的一家化工研究所做的是行政管理工作,过往履历也是非常的一般。
但是,如此一般的人,却最终成为了中国最不一般的铁娘子,以至于今天很多人都误以为,格力就是董明珠自家的企业。

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起家的:

董明珠在刚进入格力的时候,为了多赚钱转型干起了销售工作。当时的格力还叫海利,只能做最简单的空调组装。

在董明珠来到部门的时候,不懂销售和财务的她,获悉其领导正在为一笔价值42万元货物的应收账款而头疼:货已经给了,但是钱就是收不回来了。

这时,董明珠主动请缨,让自己以奇为正,前去追讨欠款。这期间,她用了足足40天的时间才追回了这笔公司的款项,“项目”圆满完成。

而这一下,不只她的领导大为赞奖,建立了势能,也引起了格力创始人朱江洪的注意,成为了董明珠职业生涯名符其实的转折点。

诚然,董明珠职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丈夫病逝,儿子年幼的生活困境驱使她拼搏奋斗;她能持续成功,也和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诚信待人实款实货的经营理念有关;她非常勤奋,长年每天只睡5小时。

而董明珠最先起步的成功,通过借助解决领导困境以让自己脱困的方法,则是至关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

其实,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差一点”。

因为Almost,就意味着你无限接近yes,却不能改变no的本质。

大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单靠自己的努力,埋头做好“份内工作”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我们有借势、造势、任势的格局。

生活有时候像啤酒,苦涩还不得不往下咽;生活有时候像咖啡,苦涩却还能存有清香。

有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巧思,让生活从啤酒的苦涩,活出了咖啡的香气。

那么,我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END —

与本期内容相关的往期精选文章:

  1. 1. 想要一文读懂《孙子兵法》,请点这里:

    “孙子变戏法”

  2. 2. 想要一文读懂《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请点这里:

    “7+5=12”

  3. 3. 想要一文读懂《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请点这里:

    钱,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