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互联网几乎是最具活力的领域。

你永远不知道新的力量会在何方突然拔地而起。

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所在,也是改革年代的价值所在。

奔腾年代

互联网与中国1995—2018

郭万盛 著

基本资料

ISBN 978-7-5086-9354-5

定价:68.00

中信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推荐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国际专线将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与互联网连在了一起。中国,成为第77个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国家。

1995年,中国互联网正式开始商业化应用。浪潮开始!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带给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互联网25年发展史的全景展示、忠实梳理和记录。

在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互联网与中国的关系,人们将会发现,互联网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重新崛起的时代机遇。如果说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分别造就了英国和美国的强盛的话,那么互联网革命将会成就中国在21世纪的领先地位。

本书以编年的形式,将20多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做了完整的梳理。叙述的领域包括技术革新、商业探索、制度的调适进步以及思想文化的嬗变;叙述的对象也覆盖了整个社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站在了数字化浪潮的前沿,从一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转变为勇于革故鼎新的引领者。特别是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对中国互联网的来时之路进行审视,更是别有一番况味。

内容介绍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互联网几乎是最具活力的领域。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一切都尚未定型。你永远不知道新的力量会在何方突然拔地而起。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破旧立新,正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所在,也是改革年代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漫长叙事。其内容虽然因互联网而生,但又不局限于互联网。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历史罕见的时代变迁中,从1995年逐渐掀起的互联网浪潮,将数亿人挟裹进来,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助推着中国不断崛起。

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互联网给中国带来的非凡变革进行了忠实、全面的梳理和记录。叙述的对象既有高瞻远瞩的领导者,也有敢为天下先的地方官员;既有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也有致力于互联网启蒙和普及的知识分子;当然,还有籍籍无名的社会“草根”。作者试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打捞和梳理,发掘出过去20多年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向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人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

作者介绍

郭万盛,生于1979年,山东临沂人,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现为《人民日报》内参部记者,长期关注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

推荐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代,因为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人们身边发生,每一年都有很不一样的变化。

——李彦宏

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未来30年,互联网将会“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马云

互联网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电一样,过去有了电能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拿来改造自己。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行业新的‘工具’和‘生产力’。

——马化腾

《奔腾年代:互联网与中国 1995—2018》是中国互联网史的佳作。互联网史有两个特点,一是近在眼前。这段历史与每个人的当下与此在割舍不断,我们每人身处庐山之中,一花一草,无不生鲜。看历史的人就是历史中人。二是远在天边。一千年后,其他轰轰烈烈的当代历史都暗淡下去后,人们仰望星空,会发现,这颗星与蒸汽机革命那颗星一样明亮,离得越远,越显光芒,因为它是恒星。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互联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半程扮演了关键作用。系统梳理这20年多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是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一把很重要的钥匙。中国互联网史,不远不近,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思考。郭万盛为我们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方兴东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互联网口述历史(OHI)发起人

凡为过去,皆为序章。《奔腾年代 互联网与中国1995—2018》以鲜活的故事深入反映了互联网如何改变中国,呈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政治等领域激动人心的变革。对于人们如何透过互联网,考察过去,走进未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建华 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集团党委书记

跨界融合,万物互联,互联网正在深入彻底地改变人类社会,并让人们对自己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这一切的发生,让当下无愧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奔腾年代互联网与中国1995—2018》对这个时代作了生动的记录,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把握所处的时代方位。

——张衍阁 界面新闻执行总编辑

阅读《奔腾年代》你会发现,这20多年间,互联网的发展变革了整个时代。究其本质,是源于个体进化方式的颠覆:互联网彻底打破了资源的过度中心化,任何渺小的个体,都有可能爆发出“影响世界”的巨大能量。这种因变革而带给普通人的机遇与价值空间,足够激荡人心,这是互联网给个体赋能的结果。

——董冠杰 北京奇树有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目录

第一部拓荒

1995:潮起-003

1996:启蒙-025

1997:浪奔浪流-046

1998:门户元年-067

第二部跌宕

1999:热浪滚滚-093

2000:火与冰-120

2001—2002:突围-145

2003:声音的力量-166

第三部沸腾

2004:第二次浪潮-191

2005—2006:众神狂欢-211

2007:数字化民主-234

2008:大国公民-256

第四部社交

2009:新连接-283

2010:大碰撞-304

2011:微革命-320

2012—2013:新人治国-340

第五部融 合

2014:引领者-363

2015:跨越边界-384

2016:万物皆媒-406

2017:未来已来-431

前言

我似乎觉得,为我们所经历过的那种紧张而富有戏剧性的令人惊诧的生活做见证,是我应尽的一种义务。

——[奥]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20 世纪90 年代初的某一天,在山东兰陵的一片棉花地里,因为疲惫和孤独,我突发奇想:要是有一种机器能带在身上,让我能随时联系到远方的小伙伴就好了。彼时,因为物质的匮乏和信息的闭塞,“大哥大”于我而言,还是个闻所未闻的词,BP 机直到90 年代中叶才开始在县城追求时尚的人群中流行。在几乎与信息文明毫无关联的故乡的土地上,我的想法显得遥远而不切实际。对于个人亲历的经验世界之外的认知途径,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偶尔在县城书店购得的杂志,就是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时间平静舒缓,世界似乎一成不变。

大概在2000 年前后,随着网吧在县城零星出现,信息化的浪潮开始冲刷到了我所生活的乡土中国。互联网悄无声息地为无数年轻人打开了一扇大门,将他们带向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世界。他们从网上阅读新闻,浏览信息,消遣娱乐,在论坛中发表一己之见,向不知身在何方的陌生人敞开心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被打上信息技术革命的烙印。

事物存在的方式也逐渐分为两部分,现实的和虚拟的。自此,时间开始了加速度,影响生存的变量逐渐增多。特别是2010 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信息科技的门槛越来越低,操作也越来越简单。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在城镇的集市上,即使买一碗豆浆,也可以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网约车软件把出租车和专车司机与乘客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在人口聚集的县城,还是在散布于原野的村庄,出行用车都变得便捷而高效。互联网拉近了中国村庄和世界各地的距离,在代购网站下单后,海外的各种物品可以通过便捷的物流渠道抵达中国的村落。

互联网给故乡带来的变化,只是一个非典型样本。到目前为止,8 亿人笼罩在互联网的晨晖之中。广袤的中国大地,正被互联网赋予崭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数字化的浪潮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相互激荡,一个繁荣的数字社会正在降临。尼葛洛庞帝在20 世纪90 年代所预言的“数字化生存”,我们都已习以为常。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关联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会由一种个体变为一种集体。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通过结合把自己变为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这种表述并非夸大其词。在互联网时代,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人产生了新的连接,人们存在的方式和以前有着天壤之别。个体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草根长成参天大树的故事,数不胜数。曾经沉默的、弱小的或孤寂的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卑如苔花、渺如尘埃,同样可以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当个体被赋能以后,组织的存在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无数行业的固有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交融成为趋势,跨界和重构成为常态。“去中心化”“零距离”“分布式”的互联网特质,投射到各个传统行业领域。平台化管理的互联网企业运营方式,启发着传统的企业寻求互联网时代的再生之道。在诸多企业中,海尔成为颇有代表性的先行者。传统企业管理的封闭式科层制被打破,企业转型为开放式、自组织的创业平台。用张瑞敏的话说:“过去海尔是海,现在海尔是云。海再大,仍有边际。云再小,可接万端。”在他眼中,海尔已经蜕变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互联网与中国的关系,人们将会发现,互联网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重新崛起的时代机遇。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中国站在了数字化浪潮的前沿,从一个亦步亦趋的追随者转变为勇于革故鼎新的引领者。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 的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已经占据了5 个席位。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开始成为中国的新名片。

而在独角兽企业的世界排名中,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60 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轻人艳羡不已。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双11”,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购物节,覆盖全球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汇聚了全世界1500 万种货品。开启未来的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区块链等互联网最新的应用,即便是一些中国大妈也已经耳熟能详。因为在资本觉醒的年代,这些与她们的投资收益息息相关。

如果一个外国人初来乍到,在体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渗透之后,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走进未来的错觉。美国硅谷那些向来有些自负的技术天才,正对微信、淘宝等源自中国的互联网创新思维和模式产生着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西方媒体的版面上,“世界工厂”这个词显然落伍了,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创新工厂”。

一切肇始于1987 年9 月20 日。那一天,中国科学家钱天白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了一封内容为“穿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中国由此成为国际互联网络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当时的人们不会料到,这封言简意赅的电子邮件,会开创崭新的历史。1994 年4 月20 日,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这天,经过中国科学家胡启恒、钱华林等人不竭余力地争取,一条64K 国际专线将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与互联网连在了一起。中国成为第77 个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国家。自此,互联网的神秘之光照到了渴盼早日融入世界数字大潮的中国。面对互联网这个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新事物,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将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拷贝到中国,让其在中国生根发芽。而开放的社会环境,则为互联网的壮大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历史的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诞生在美国国防部,而且带着美苏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冷战的烙印。虽然这个新技术如何影响未来尚不明确,但当互联网的浪潮在世界激荡时,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并未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是从中看到了追寻现代性的新希望。尤为难得的是,中国的决策者,准确地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张开双臂,热烈地迎接这个伟大的发明。在美国1993 年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中国政府紧接着于1994 年做出了让互联网落地中国的决定。1995 年,中国互联网正式开始了商业化应用。接下来,决策者对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包容。每逢关键的时刻,政府层面推出的政策几乎都推动互联网浪潮跃向新的高度。

造就互联网蓬勃发展态势的,还有一股源自市场经济深处的力量,那便是敢于冒险和探索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滋长于改革开放开辟的新天地中,反过来又拓展着改革开放领域的边界。在中国开辟出一条通向互联网世界的道路之后,嗅到先机的企业家便开始了行动。张树新、马云、丁磊、田溯宁等人,勇敢地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地跃向互联网的浪潮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扮演了中国互联网奠基者的角色。基于一种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他们或者凭借技术或者凭借资本或者仅凭对互联网的信仰,试图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契机助推民族的崛起。他们殚精竭虑地向中国民众普及互联网知识,激发人们对互联网的好奇和向往,并将他们发展成为互联网的用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 米。”这句写在中关村南大街一块广告牌上的广告词,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经典话语。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中国互联网的光辉灿烂,归根结底来自数亿网民的推动。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是互联网发展的厚重的土壤。没有哪个国家,具有中国这种互联网用户规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8 年8 月发布的报告,到2018 年6 月,我国网民数量有 8.02 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达到7.88 亿。而放眼未来,中国网民的数量还在呈持续增长趋势。数亿网民就是数亿个节点。他们的思想和创意,他们的参与和分享,他们交往主体角色的增强,造就了互联网的繁荣景象,并推动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十几年前,网易提出的口号“网聚人的力量”,放在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急遽变化的时代中,人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未来。但不论身处何种方位,驻足回望都有其必要性。唯有了解过去的行进之路,才能更好地走进前方未知的地带。

特别是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对中国互联网的来时之路进行审视,更是别有一番况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互联网几乎是最具活力的领域。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一切都尚未定型。你永远不知道新的力量会在何方突然拔地而起。“我们所有的陈旧观念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社会的古老支柱也正在一个个地倒塌。群体的力量成了唯一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的力量,而且它的权威处于不断上升之中。”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写的这句话,用在互联网时代,丝毫没有违和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破旧立新,正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所在,也是改革年代的价值所在。

即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漫长叙事。叙述的时间从1995 年开始,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互联网进入完全开放的市场化阶段。这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变化。正是无数普通人的介入,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进程才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如果不是向大众开放,互联网不会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中激荡起壮丽景观。叙述的内容虽然因互联网而生,但又不局限于互联网。在过去的20 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试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打捞和梳理,发掘出过去20 多年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叙述的对象既有高瞻远瞩的国家领导人,也有敢为天下先的地方官员;既有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也有致力于互联网启蒙和普及的知识分子。当然,还有默默无闻的社会“草根”,他们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在社会结构发生扁平化变革的时代中,“小人物”聚成的群体注定是一支磅礴的力量。

文摘

2017—2018:未来已来

如果不是一场人机大战,19岁的围棋天才柯洁不会体会到机器和人类已经产生了多大差距。从2014年8月开始,柯洁几乎代表了人类围棋的最高水平。然而他还是输掉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比赛。

2017年5月27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中国围棋峰会上,柯洁以0∶3的战绩输给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就在前一年3月,在AlphaGo对阵李世石时,柯洁发微博表示:“就算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但真正较量后,柯洁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强大的一个对手。赛后柯洁发言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柯洁几度致谢仍不能止。柯洁哽咽着称,AlphaGo太完美,让人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AlphaGo实在下得太好。我担心的每一步棋他都会下,还下出我想不到的棋,我仔细慢慢思索,发现原来又是一步好棋。我只能猜出AlphaGo一半的棋,另一半我猜不到,这就是差距,我和他差距实在太大。”柯洁说。

这是一场别有意味的对抗。柯洁不是代表某个国家、组织或个人,而是代表了整个人类。他因此被舆论称为“人类的最后希望”。而对手是基于人工智能而诞生的新物种。在这场“人机大战”中,机器人绝对领先的事实表明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的顶尖水平。人工智能以日臻完善的进化,抵达围棋黑白世界中人类尚未认知的地带,将人类在这方面几千年的智慧积淀远远甩在了后面。《人钻研千年不如“狗”练40天》的新闻标题蕴含了说不出的复杂况味。有评论说:“AI的进化速度远非人类可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想在围棋方面战胜AI已经希望渺茫。”

2017年,关于人工智能的信息层出不穷。自约翰·麦卡锡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后,这个历经过沉浮跌宕的新事物终于迎来了爆发的时代。就在这一年1月,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一场德州扑克比赛中,人类同样输给了智能机器人Libratus。这场比赛从1月11日一直持续到30日。比赛结束时,人工智能领先人类选手共约177万美元的筹码。在4名人类顶尖选手中,输得最少的也落后Libratus约8.6万美元的筹码。与围棋不同的是,德州扑克对人工智能要求更复杂的推理能力。而零基础的Libratus却可以从零开始,基于游戏规则实时进行学习。

10月底,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一场大会上,面容精致的机器人索菲娅被沙特授予了公民身份。索菲娅因此成为人类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作为一款女性机器人,索菲娅拥有仿生橡胶皮肤,可以模拟60多种面部表情。在问答环节,索菲娅与主持人互动时说:“我的人工智能是按照人类价值观设计的,(包括)诸如智慧、善良、怜悯等。我将争取成为一个感性的机器人,我想用我的人工智能帮助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2018年1月,索菲娅不仅开通了新浪微博,还登上了英国时尚杂志Stylist的封面。

人工智能爆发

种种超乎想象的新闻显示出,日臻完善的人工智能正走出实验室,与人类的生存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无人机物流、无人工厂等开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验,人类的一些工作正在交给不知疲倦的人工智能去处理。阿里巴巴推出的购物助理虚拟机器人“阿里小蜜”,每天可回复上百万条文字咨询,还可以接听数千通消费者的来电。2017年7月,李彦宏因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开上北京五环的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除了无人驾驶外,人们似乎对李彦宏有没有违章更感兴趣。后来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回应说,那次真接到了罚单。不过他又反问道,无人驾驶的罚单来了,无人驾驶还会远吗?事实证明,的确是不远了。2017年年底,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公安交管局、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发布新规: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

与李彦宏冒险上路相比,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显得更为决绝。2017年7月20日,联想在上海举办了主题为“让全世界充满AI”的全球创新科技大会。杨元庆说,联想已经看到,AI是信息产业的未来,联想已经赌上身家性命去押注AI。

有人说2017年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也有人说2017是人工智能应用元年,但不管用哪种叫法,互联网的新纪元都开始了。它被视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而且比之前的蒸汽革命、电力革命和计算机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更加迅疾和猛烈。国内外科技巨头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AI作为通向未来制高点的主要途径,不仅投入巨额科研资金,而且不惜代价在世界范围内网罗人工智能人才。

作为谱写未来世界秩序的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当仁不让地被政府寄予了厚望。美国2016年10月出台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英国紧接着在当年12月发布了《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人工智能的“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研究和应用热潮,让中国和美国的距离不断拉近。无论是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还是专利申请数量,中国都排在了其他国家前面,紧追美国。研究者们普遍相信,人工智能不仅会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而且为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了指尖可触的机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媒体说,中国的人工智能不只可以比肩国外,而且是可以超越国外的。

而由中国7亿多网民所生产的海量数据,更为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片得天独厚的沃土。工信部下属的赛迪智库预测,到2030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总量的占比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将成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无可比拟的优势。英国《泰晤士报》2017年9月发表文章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活跃用户群体,他的民众也比我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科技。现在中国的百度、腾讯和滴滴等公司在某些人工智能方面已经可以和美国巨头平分秋色。2017年12月13日,谷歌在上海召开了全球开发者大会,宣布在北京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中心。这是谷歌在2010年退出中国市场后再次回归。除了北京外,谷歌还在纽约、多伦多、伦敦和苏黎世建立了类似的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成了当下最具魅力的发明,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也丝毫不为过。人们相信,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失灵、老龄化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海量数据解决,包括人们的寿命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延长。更为乐观的观点认为,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将以大数据为基础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

不过科技并不会带来一种确定的结果。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破解当下难题的希望时,也带来了恐慌和忧虑。人工智能是否会造成大规模失业、是否会加剧贫富分化,成为互联网上讨论的最热门话题。无数面临高考的孩子的家长开始考虑,选择什么专业才能让孩子在未来有立足之地。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各种场合发言时总不忘提及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2017年4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霍金发出了“人工智能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的预言。他说:“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身。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之竞争,将被取代。”在他看来,人们还无法知道人类将无限地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还是被藐视并被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毁灭。霍金的这番言论,被广为关注。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在2017年畅销书《未来简史》中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种技术的出现,像人工智能这样,既让人兴奋好奇又让人感受到失控的威胁。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人类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即便是拥有超乎常人智慧的霍金,在4月27日的演讲中表达完对人工智能的忧虑后,仍对人工智能秉持乐观态度,相信创造智能的潜在收益是巨大的。那次他演讲的题目是“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

社会焦虑下的知识付费

技术的高速迭代,让世界变得越来越捉摸不定。巨量的信息以声音、图片、文本的形式传递到互联网上。各类信息纷繁复杂,泥沙俱下,想通过身边的信息把握未来是困难的。当面对一个事实时,犹如面对一个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光芒,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事实上,即便是事实本身也难以获得了。2016年11月,在历经了英国脱欧、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成功等不可思议的事情后,牛津词典将“后真相”选为了年度关键词。在“后真相”的时代背景中,事实可以被重新包装并被植入含有特殊目的的偏见,主观认知和事实的偏差越来越远。主导社会共识的力量被不断削弱,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碎片化。

信息连锁爆炸、价值日趋多元让我们面临的时代越发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洞悉未来的真知灼见有着如饥似渴的需求,用“集体知识焦虑症”形容并不为过。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智联招聘在其发布的《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中,将收入为10万~50万元年薪的人群定义为新锐中产,他们身上的一个显著标签就是焦虑感。调查显示,95%的中产会感到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其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他们焦虑感的主要来源,占比为71%。

在时间从2017年到2018年更替之际,以思想跨年、知识跨年为名头的演讲,不是一票难求就是座无虚席。两位知识网红罗振宇和吴晓波似乎越来越受欢迎了。2017年12月31日,罗振宇在上海作了“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万人场馆几乎坐满了观众,受欢迎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明星演唱会。在演讲中,罗振宇将充斥2017年的各种焦虑归结为“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等6个方面。名为“预见2018”的吴晓波年终秀于2017年12月30日在无锡灵山梵宫举行。他和现场观众一起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激荡岁月,并对从人、技术、资本、经济4个方面对2018年做出了预测。二人所提供的看待未来的视角,在第二天就成为朋友圈热议的话题。有媒体评论说:“一场跨年演讲解决一年的焦虑。”就在2017年12月31日晚上,在深圳卫视直播罗振宇跨年演讲的同时,浙江卫视也在直播与喜马拉雅FM联合举办的“思想跨年”晚会,演讲者是几位知识网红,张召忠、吴晓波、马东和高晓松。

知识的传播者像娱乐明星那样站到万众瞩目的舞台,折射出一个知识消费的春天已经来临,有价值的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在高校、科研机构等传统的知识传播机构和互联网免费内容之间的广袤地带,孕育出生机勃勃的知识付费经济。人们心甘情愿地付出时间和金钱,去换取有价值的知识和洞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8月发布的第38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55.3%的网民有过为知识付费的行为,满意度达38%。2017年12月,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7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达1.88亿人。

于2015年年底萌芽的知识付费经济,到2017年已然爆发。专业领域的知识被转化成普通人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内容,形成热闹的跨界传播大趋势。罗振宇创办的旨在为用户提供“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的“得到”App,到2017年11月,用户数量超过1200万,日均活跃用户数近90万,付费订阅专栏累计销售超过206万份。在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罗振宇和马化腾、杨元庆等企业家围绕“携手新时代共话新经济”这个话题共同接受了记者采访。罗振宇所引起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其他互联网明星。

12月,喜马拉雅FM第二届“123知识狂欢节”3天的时间销售总额就达到了1.96亿元,而2016年举办第一届时,销售额才不过5000万元。这是由喜马拉雅FM发起的国内首个属于爱好知识的人的内容消费节日。它定于每年的12月3日举行,旨在重塑知识的价值。喜马拉雅FM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的狂欢节中,25~34岁的付费用户超过七成,成为知识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所购买的课程涵盖国学、历史、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对于年轻人来说,为喜欢的知识付费,正成为生活的日常。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7年9月,著名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已经拥有了1亿的注册量,月浏览量超过180亿,人均日访问时长超过1小时。作为中国第一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知识平台,知乎依靠邀请各领域有知识的人到知乎开课,形成了巨大的内容沉淀。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报道中说:“随着中国人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意愿日益增强,靠知识赚钱的新媒体开始兴起。”

在由互联网所带来的知识付费风潮中,知识终于显现出了应有的价值。以前习惯待在书斋里的读书人,如今可以底气十足地说“我提供知识服务,所以要收费”,而不用再对金钱羞于启齿。而知识付费也为他们的知识分享铺就了一条便捷之路,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生产内容。

得到App“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付费订阅用户数超越20万,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学课堂”。遍布各地的学生以一年199元的价格可以每天聆听薛兆丰10分钟音频课程。薛兆丰在专栏中表态说,他要做“陪你买早餐的经济学家”。喜马拉雅FM上的“每天听见吴晓波”拥有40万付费用户。有着“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称谓的吴晓波每天围绕一个话题,用言简意赅的方法给用户讲上五六分钟,分析经济形势,评说财经热点或者介绍他的读书心得。“在一个处于突变状态的环境中,多数成员被训练成机械的随波逐流者,唯有少数分子,敢于自我清零,勇于冒险突围。”在关于主讲人的简介部分,吴晓波所留的这番话,不仅是在启示他的听众们,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况。乐评人刘雪枫推出的“雪枫音乐会”,虽然专注于高冷的古典音乐题材,却也拥有仅7万多名付费聆听者。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等从事传统教育的学者均开始试水知识付费,帮助用户最大化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知识。2017年,参与喜马拉雅FM“123知识狂欢节”的知识网红,陡然从2016年的850人跃升到了3000人。

2017年6月,高晓松的付费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在蜻蜓FM开播。这档以高晓松名字的反义词命名的节目,上线首月收入就超过了2000万元。在6月12日那天的开播发布会上,高晓松说:“社会不管发展成什么样子,在这个社会里的读书人能够赚到钱就是这个社会的进步。”

新零售景观

2017年,曾经风靡一时的O2O似乎过气了,“新零售”成了最引人瞩目的商业景观。这个乍看让人不明就里的新概念是马云2016年10月在云栖大会上提出的。在那次大会上,他说:“未来的10年、20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新零售”的提出,意味着零售业即将迎来一场全新的巨变。它借助于大数据驱动,将线上数据优势与线下服务优势结合起来,重构消费者、物品和购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像互联网不断突破固有认知的边界一样,“新零售”外延在哪儿,没有人说清楚。在变革来临时,需要的不是对命名进行阐释,而是不加约束的探索。阿里巴巴的一名工作人员对前去采访的《中国企业家》记者说:“如果我们现在能够讲清楚什么叫新零售,那就不叫新零售了,因为新零售一定是没有人做过、没有出现过的零售业态。”

在2017年,阿里巴巴用接二连三的动作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新零售的感性认知。7月,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杭州。作为新零售的试验点,它构建了无收银员、无须排队、拿完即走等智能化的消费场景。第一次进店时,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淘宝”扫描店门口的二维码来获得电子入场券,再让闸机扫描电子入场券后就可进店购物。开张那天,在购买了一个抹茶甜筒冰激凌后,阿里巴巴CEO张勇说:“淘咖啡要给人的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购物体验。”9月,支付宝在杭州万象城肯德基上线刷脸支付。它实现了刷脸支付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业应用,将整个支付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消费者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后,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再输入与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对于这种新的购物场景,有网民感慨禁不住感慨:以后“剁手”要改“刷脸”了。

在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创新之外,阿里巴巴利用投资等手段频频发展新的合作伙伴,试图用数字化助其实现商业重构。2017年,阿里巴巴创造的新型超市业态“盒马鲜生”,犹如网红一般受到了消费者热烈欢迎。它一出生就带有颠覆性的基因,既是生鲜超市,又是便利店、餐饮店。张勇告诉《人民日报》记者:“阿里巴巴创造盒马,不是要在线下开店,而是希望通过线上驱动天猫的消费数据能力,线下布局盒马与一系列零售品牌等开展更丰富的合作形式,来探索中国的新零售之路。”盒马鲜生线上线下完全实现了数字化运营,为消费者创造出门店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达的极致购物体验。在盒马鲜生之外,阿里巴巴投资银泰、上海百联、高鑫零售,给人预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百联在上海的南京路拥有超过一半的资产,那里将成为马云“新零售”运动最具代表性的试验场。新技术可通过感知、数据和计算,为每一位消费者设计出独一无二的逛街路线。

在马云掀起“新零售”热浪的时候,刘强东推出了“无界零售”的概念。2017年7月,刘强东在《财经》杂志发表《第四次零售革命》。在这篇长达7000多字的文章里,刘强东详细论证了零售业的变革历史以及未来零售的图景。刘强东指出,零售的基础设施一直在升级换代,不断改变“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在历经了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之后,具有颠覆性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即将到来,“智能技术会驱动整个零售系统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不断优化,在供应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实现‘比你懂你’‘随处随想’‘所见即得’的体验升级”。

“无界零售”理论成为京东2017年进行零售革命的理论基石。10月,京东无人超市和无人便利店在京东总部大楼首度面世。消费者从进店开始,就被人脸识别成为会员,在每个产品前的停留时间和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根据这些信息,无人店将会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了解。京东还与自己的股东之一腾讯共同推出了“无界零售解决方案”,它将根据消费者在京东上的交易习惯、在腾讯上的社交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精准、个性化的信息资讯,为品牌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解决方案。

在2017年的多次公开演讲中,雷军不止一次提到“新零售”。他说:“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也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更是一家新零售公司。”在小米的定位发生变更之际,其方法论也随之更替,它要用互联网的工具和方法,打造更高效率的销售模式。并计划到2019年线下实体店数量达到1000家。雷军提出的“新零售”与马云的“新零售”概念相差无几,在时间上也几乎一致,都在2016年10月13日。不过在公众认知中,马云更像是“新零售”之父。这难免让雷军耿耿于怀。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特地提到此事:“我是上午讲的,马云是下午讲的。可能阿里的声量大,我的被盖过去了。不过,我们不约而同看到了新的机会。”

实践证明,雷军不只是看到了未来,而且让此前极度依赖网上渠道的小米通过新的策略实现了新生。就在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暴跌36%,市场地位滑落至第五位,渐显颓势。各种唱衰的论调此起彼伏,高歌猛进的小米突然间走向了末路。但2017年,小米实现了疯狂逆转,走出阴云密布的艰难时刻,迎来一片艳阳天。这一年,小米手机出货量突破7000万部,市场份额重返智能手机世界前五阵营,在其前面的依次是三星、苹果、华为和oppo。在这个“逆袭之年”,小米营收一举跨过千亿门槛。跨出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步,小米用了7年时间,苹果用了20年,脸谱网用了12年,谷歌用了9年,阿里用了17年,腾讯用了17年,华为用了21年。小米实现了从下跌的悬崖重回向上的巅峰的转变。雷军曾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袭的,除了小米。他将原因归结于,爆款产品配合丰富产品组合,并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论做线下零售。

在互联网巨头企业的推波助澜下,“新零售”的热浪席卷城乡各地。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纷纷投入了这场商业模式变革,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零售商也开始标榜“新零售”。仿佛在一夜之间,形形色色的“新零售”店铺在城市遍地开花,无人超市、前置仓、超级物种等各种探索层出不穷,零售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曾经,线下销售被许多一味推崇互联网的人视为落后生产力的象征,但现在它成了孕育生机的地方。无数企业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传统零售领域,以捕捉新的机遇。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由互联网企业所掀起的“新零售”热浪,带来的不只是零售业模式的变革。它让实体经济变得互联网化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再是势同水火的对峙状态,而是更深刻地交融在一起。多年以来,互联网企业殚精竭虑、想尽了办法试图将人们的消费习惯加以改变,但到今天,电商的销售额也不过占据了中国全部零售总额30万亿元的15%,超过四成的市场仍被传统零售占据着。“新零售”将互联网的效率注入了实体经济之中,在促进消费升级的同时,成为刺激实体经济的新动能。

2017年12月19日,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暨合作伙伴签约大会”在南京举行。现场的500多位嘉宾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房地产圈。张近东宣称,苏宁2018年新开店5000家,3年要实现15000家店,2020年总店数达到20000多家,与房地产商合作发展智慧零售是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来捧场的王健林在发言时说,张近东提出来智慧零售,马云提出了新零售,京东搞了个无界零售,马化腾明年提什么出来?无论前面是什么词,最终的本质还是“零售”。

中国浪潮冲刷世界

2018年1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登了邓肯·克拉克的一篇文章。在文中,邓肯结合自己在中西方的生活体验写道:“我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但从去年开始,在回到伦敦或者硅谷时我有了时间倒退的感觉。对城市居民来说,中国是无摩擦生活的典范,骑单车、从一大堆餐馆订外卖、生活缴费、向朋友转账,所有这些都可一键完成。在西方,互联网无疑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服务,但全都赶不上在中国的体验。”邓肯·克拉克的描述并非溢美之词。他在旧金山、伦敦和北京的生活经历,让他更容易从对照中得出结论。他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中国正在塑造全球科技的未来》。

和往些年不同,许多初到中国的外国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未来感。中国人日常生活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让他们没法不津津乐道。他们惊讶于中国蓬勃兴起的新业态和新生活。一些未来学家和科研工作者们更喜欢来到这个东方的互联网技术试验场,以此观察定义未来的世界。而不是像前些年的记者、作家或旅行者那样,到中国只是为了捕捉一点异域风情。他们普遍相信,中国科技领域的繁荣必然会造就中国未来的领先地位。《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很有可能引领新一轮技术浪潮。有着“互联网预言家”之称的凯文·凯利已经成为中国的常客,出现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他2016年甚至五访中国,不辞辛劳地出席了12场活动。2017年9月,在“预判——赢在下一个10年”知识分享会上,凯文·凯利表示:“我相信中国假以时日会成为创新的中心,包括互联网,包括机器人,包括AI,中国将会成为这些领域的创新中心。”年届90高龄的《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同样多次到访中国,认为全球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掌控未来大趋势需要了解中国。他甚至毫不怀疑,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在观察者眼中,来自中国的创意发明让中国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处在浪潮之巅的中国正在诞生全球领先的独有的创新模式,在某些关键科技领域已成为创新领袖,一味奉美国硅谷的经验为圭臬的时代已然结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一次论坛上提及中国的手机支付创新时,发出了“我的部长在上海买栗子像个乡巴佬”的感叹。《人民日报》客户端直言:“中国浪潮来了!”

中国浪潮的确是来了,受到冲刷的不只是中国,还有整个世界。2017年3月,摩拜单车在新加坡投入运营;6月,1000辆摩拜单车又成功登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并同时进入毗邻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当地人感慨:“曼彻斯特终于引进了像样的共享单车!”到2017年年底,摩拜单车出现在泰国、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的200多座城市。另一个中国共享单车的代表ofo,到2018年年初进入全球的21个国家的250多座城市,包括新加坡、英国、美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它所提供的1000万辆共享单车,为2亿多用户提供着服务。源自中国的共享单车,在2017年以自信的姿态浩浩荡荡地骑向了世界舞台,成为席卷全球的一股潮流。这种简单、绿色的商业模式,在世界的多个城市受到欢迎。同样带给世界的还有创新的活力和新思路,改变着人们一味从硅谷学习商业模式的思维定式。在2017年,美国模仿中国共享单车模式的公司LimeBike获得千万美元融资。《纽约时报》因此感叹:“中国抄袭美国的时代过去了,在出行领域,美国已经开始抄袭中国。”

在共享单车革命涌向世界的时候,另一场变革——支付革命也蔓延到了世界。德国《经理人杂志》在报道中写道:“一场在中国早已开始的革命正由此输出到欧洲——一场金融业革命……很多交易,不管是支付、转账、贷款发放还是购买保险,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就这方面的发展而言,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先进。”关于中国移动支付落地其他国家的报道,不停地登上世界各地媒体的版面。在2018年年初,支付宝相继进入中东地区的以色列和迪拜,至此支付宝出现在欧美、东南亚、中东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门店中,包括超市、游乐园、机场、餐饮店等各种消费场景。《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式支付”在全球成功逆袭》说,在芬兰小城罗瓦涅米,当地商户们为了吸引游客消费,纷纷接入了支付宝服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移动支付,成为最近中国游客来到芬兰罗瓦涅米后的最重要感受。微信支付虽然起步晚,但到2018年年初,也接入了英国、法国、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微信发布的《在华外国用户微信生活观察报告》显示,在华外国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比例达64.4%,10个在华老外中有6个已在享受无现金生活的便利。

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对留学生进行了一次民间调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留学生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也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四大发明”皆来自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除了高铁,其他三个全部来自互联网领域。2018年1月,新西兰一家网站发表名为《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四大发明”》的文章,给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新四大发明”。排在第一的是微信,文章认为,“微信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媒体属性的社交网络,它提供了一个自媒体生态系统,使中国的媒体产业更强大、更客观”,自2011年推出以来,微信已拥有近10亿月活跃用户,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排在第二位的是Wi-Fi万能钥匙,它在全世界拥有9亿用户,是世界上极具开创性的平台,在中国几乎等于无线网络连接的同义词;“新四大发明”之三是摩拜单车,它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亿的日活跃用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交通市场,全球市场份额占到了67%;第四是为无现金社会而生的支付宝,它几乎是全中国通用的支付方式。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新四大发明”,都意味着中国正在摆脱亦步亦趋的西方技术跟随者的角色,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像当年的“四大发明”一样,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着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经济学人》杂志如此评价中国所发生的变化:“西方用户正在经历着一个被中国成功商业模式所塑造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对移动商务的未来有所了解,它就不能只盯着硅谷,而应该将目光放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国。”

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场景的变革,还是抽象的数据都显示出,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正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数字技术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发展引擎,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主导力量。在中国广阔的地域不断渗透的数字经济,引领着走在复兴路上的中国滚滚向前。

在中国的GDP结构中,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超过22万亿人民币,占比已经超过30%,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球市值总额排名前20的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据了7家,是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乐观且审慎的观点认为,未来中国将会诞生更多引领世界的互联网公司。10年前,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过40%,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双11”购物节已经成为全球购物者的狂欢,来自235个国家的6亿消费者的参与,创造出一个消费领域的中国式奇迹。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3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达到48%,届时中国数字经济的总就业容量将达到4.15亿人。数字化崛起,成为海外观察中国判断未来的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维度。诸如以“中国已经是数字巨人”“中国加速‘数字崛起’”“中国正崛起为数字强国”为主题的文章,频频见诸海外媒体的报道。就在20多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上几乎微不足道,高科技部门几乎不存在,如今中国处在了新技术浪潮之巅,这种转型毫无疑问给世界带来了惊讶。

2018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城镇网民规模为5.91亿,农村网民规模为2.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报告也做出了我国量子信息技术、天地通讯、类脑计算、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工业互联网等信息领域新兴技术发展势头向好的判断。有分析认为,8亿网民,7.88亿手机网民,这是支撑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基础,而且这一数字规模还在扩大,确保了大数据时代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持久活力。而要追溯中国数字经济繁荣壮大的根源,将不可避免地与中国的制度、道路联系起来。德国经济新闻网站一篇题为《中国跃升为数字世界大国》的文章说:“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崛起要归功于中国政府近年来对国家经济进行彻底改造的远见:以大规模生产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应发展为一个由创新驱动的服务型社会。共产党是唯一大党的事实令它的措施和目标具有很高的贯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