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栓通”针剂本季度使用量连续排名第一,门诊医生使用降压药品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出现严重不合理现象……在郫都区卫计局监察室的一台电脑上,类似这样的药品购销动态监管信息、廉政风险预警信息,每月都会自动呈现。而这正是近年来区卫计局纪委大力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监管工作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的有力举措。

如何破解基层公立医院的药品监管困境,提高监管效能,是当前区卫计局纪委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现在区级公立医院均进行了信息化管理,而卫计系统的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抓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药品动态有效监管。”区卫计局纪委书记胡运健介绍,药品监管信息化、动态化已经在日常监管中取得了实际效果。例如,在近年来的监管过程中,某区级公立医院就发现个别门诊医生使用某一降压药品出现严重不合理现象,使用该药品金额占全院整个药品使用金额幅度较大,而且处方服药天数、用法用量均超过相关规定。对此,该院主动作为立即将该情况进行通报,并约谈当事医生,要求限期整改。“像这样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的动态监管,不仅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使用管理,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也有效减轻了患者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的过度经济负担,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胡运健说道。

与此同时,为加强药品购销动态监管,区卫计局纪委还通过信息化平台,每月对区级公立医院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药品品种和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排序和公示;每季度对连续排序在前三位的品种采取预警措施;同时,还要求各医疗机构每年还对供应商开展廉政集体谈话,并相互签订《廉洁购销承诺书》。 (郫都报记者 刘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