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无须正确

——陈永锵

自然美,是说大自然的美,是客观的。但尽管客观,可不是谁都会感觉到的——尤其是大自然中微妙的美,所以有“生活不缺少美,缺的只是发现”之说,我极认同。

自然的,就是美的。大自然中没有不和谐协调的现象,除非有人为的侵害。大自然的律动与变化,天然地构成了我们谓之美的动人美感。中国人也把“造作”、“矫情”相对于“自然”,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而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锵《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无疑是个“白痴”“呆子”!而从动物界中脱颖超然而出的人类,其之所以能“艺术”,就无非是因为具有能品味大自然的智慧与能力!远古人类的岩画,就可作明证!能品味出鱼的悠然、山的安详、水的灵动甚至一株小草的挺拔、一只蚂蚁的辛勤和蜜蜂的“为谁辛苦为谁甜”......能够这样热爱大自然,是人生的福气!“传统”的西方绘画,尤其崇尚“写实”地描绘自然美,这看来,我们中国人就似乎不太在乎自然美了么?当然不!中国人将自然美“化”进了自己的诗歌和图画,甚至连做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人与人的和谐交往——无一不崇尚自然——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孔子说法,就是崇尚高洁的交往,其应是流泉般的自然而然,用不着丝毫的勉强和造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锵《绿乡》

由此,中国绘画艺术经过漫长的真诚探索,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写意画”,“文人画”——这些在绘画过程中也具“自然美”的绘画形式与法则——这形式,是要如大自然一样丰富有序而和谐,这法则是要协和自然规律的“气韵生动”“天然浑成”,“斧凿而无斧凿痕”,“似非因笔”的律动。

画中的“自然美”是画家在创作中留给画面里的:自身学养、功力、经历、阅历、感悟、心灵的自然流露所出现的一种无造作更无欺诈的和谐律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锵《凤来仪》

因此,好的画家又成了一个“造物主”——再造自然。

当今关于中国画教学上的争论,老扯着是重写生还是重临摹,于我看,两者都重要,重要在:写生在于贴近大自然,在对大自然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中“玄观静览”接受自然的化育,获得的不是这个那个的自然物象的标本,而是对自然美感和谐律动的“悟道”;临摹,在于体味和咀嚼先贤是如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再造出画面上的“自然”的智慧和技巧。师师之道,而不泥师之迹。写生与临摹两者皆不可废,两者都为了赋予画中生机勃发的“自然美”!

艺术,无须正确,要的只是坦荡真诚的自然而然。

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