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为了贯彻落实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这些宝贵文物资源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共渭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自古就是东西交流、南北往来的重要通道,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前秦甘露二年(公元360年)置县,迄今已有1600余年。境内现有各类文物点22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位于临渭区河西乡史家村西北侧的史家遗址,介于半坡早期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新类型,对于研究仰韶文化的序列,填补了一个空白,享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有寇准墓、白氏祖茔、灰堆遗址(秦始皇焚书台)、慧照寺等著名历史遗迹,彰显着临渭文明曾经的辉煌,是临渭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灰堆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慧照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渭人杰地灵,堪称名人故里。秦有文字改革家程邈、廷尉翟公,隋有碣势石道将军鱼俱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大将张仁愿、宋代“无第宰相”寇准名垂青史,号称“渭南三贤”,所以,“三贤故里”是临渭区的又一美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渭区是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重要奠基地。位于区内桥南镇的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占地81亩,分为测控装备、气象装备、车载装备、回收装备、通信装备、教材成果和天线等7个展区,馆藏各个时期退役的部分装备2850台(套),充分展现了我国航天测控事业“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位、飞船回收、多星管理”的光辉历程,铺就了中国人追星揽月的通天之路,属目前国内唯一的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

▼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情奔放、豪爽耿直的临渭人民正在以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创造着现代文明,诚邀您品味“三贤文化”,体验“飞天”历程,共创临渭新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临渭区旅游发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