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求偶的季节~

夏天到了,再热的天气也暖不了单身狗拔凉拔凉的心~

秋天到了,情人相会望穿秋水,没有情人的我忘穿秋裤~

冬天到了,面对长辈们的发问三联,单身的同志们要如何尴尬化解……

年年岁岁,对于单身的人来说,似乎没有哪个时刻是值得庆祝的。如果有,双十一勉强算一个,淘宝硬生生把一个让单身男人哭的节日营销成让已婚男人哭的节日,某种程度上,似乎也算一点小的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头,对于单身青年的嘲笑已经泛滥成随处可见的地步,“单身贵族”、“黄金剩女”,仿佛没有另一半呵护的人没有温度,我们对于爱的追求,以及对于爱的渴求,似乎已经超出任何时候。

只想简单谈谈这个话题,可能也没什么逻辑。

1、青年哀嚎,父母捉急,单身本身就被看作一种风险

社会的脊梁是青年,祖国的未来是青年,争爱求爱的也是青年。

青年的压力好大,单身青年的压力更大,当然,我身边也存在不少单身男女,根据他们的状态,姑且选取两个有趣的例子:

朋友a,男,某名牌高校毕业,工资稳定,和我的交流基本上是这样的:

诶,有合适的女孩记得给我介绍一下。

我觉得我学会了怎么对一个人好,觉得我需要个女朋友了。

找到兴趣相投的女生很重要,可是我觉得我现在真的缺个女朋友。

而我,反应是:

???

你总是在自己思考些什么哲学问题?

所以你是想慢慢找还是怎么样?

我身边没有适合你的妹子,别再问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b,女,某普通大学毕业生,工作够自己吃喝,她的日常是这样的:

我什么时候能有个你那样的男朋友。

我失恋了,鹿晗喜欢别人了!!

这个追我的男生好烦,我觉得他好丑。

我的回应往往是:

你平时没事就不能多出去走走?别总是啃手机了。

颜值高的人大多数真的靠不住啊!

你能不能不要总是絮叨一件事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一方面渴望脱单,另一方面又不想随便找一个人凑合,男生多数觉得女生要求太多,女生多数觉得男生不够完美。

很多时候,我似乎并不理解他们那种急切寻找另一半的焦虑,可是同时,我也并不想成为他们。

说到父母对于单身儿女的态度,可能就恐怖的多。万人相亲大会,大型特务接头现场。

带着孩子的照片,互相打听着对方的家庭背景和性格脾气,一旦锁定目标,一定要在避免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秘密会谈。

说来真是可笑,父母对孩子的操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够想象的地步。

传播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风险认知”,说的是人们对于风险的感知程度。这种感知会受到大众心理的影响,一旦超过实际风险,就会带来群体的恐慌。或许,单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别人知道你单身,嘲笑你单身,而你则开始认为,我需要找到一份爱,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

想起《天后》的歌词,“你要的不是我,只是一种虚荣,有人疼才显得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讨论成风,过度娱乐,强大压力下极尽表现

奇葩说第五季在众多观众的期待中开播,最新一季特点鲜明,重点突出,“奇葩说多爱情话题”一度成为热搜,也让这个走到第五季的节目依旧热度不减。爱情主题为主,让每一次的奇葩说播出,都可以在微博热搜中占据一席之地。

举个栗子,单纯的拎出来某次辩题“热恋中是否要与大数据匹配最合适对象约会?”加上科技因素?略显高级。

如果伦理不足以帮助你作出判断,那么珍爱网2017年的单身人群调查数据或许有用:八成女青年按照择偶标准找对象,超五成男青年按感觉找对象。或许,傲娇女真的很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之所以可以成为辩题,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至少是切中了青年心底的某些小期待。

大型虐狗现场,争爱号角吹响,想问敌军还有几秒到达现场?

想想《创造101》的网红脸合集,再想想《声入人心》网友感叹“男模现场”,不得不说,从多数节目的呈现效果来看,符合受众心里择偶期待,还是能够带来一些流量的。现实生活如此不堪,还不让人在娱乐节目中找点精神慰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娱乐从来都是为了消遣,这本身无可厚非,这是一个九零后逐渐成家立业,零零后占据青春舞台的时代,娱乐内容的集中呈现,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集体的某种缺乏?观看综艺节目中养眼的男女明星固然赏心悦目,然而越是沉迷,现实世界的求爱越难以满足,这种矛盾,有谁知道,还要斗争到几时。

我们看到青年的压力,也能想象出沉迷明星形象之下的种种,是如何在狭窄的空间里寻找可能存在的呼吸。

3、最后,我只想从电影里看看真实和思考

如果选择从一个窗口去看看世界,我想我会选择电影。真实的世界太乖张,事实往往太残酷,我们不得不认清现实,却不愿意赤裸裸的拥抱现实,就像《致命魔术》里说的,“人们不愿意探索魔术背后的秘密,那是因为他希望被骗,魔术,就是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纯属个人爱好,又或者,这一部分加的不伦不类。

争爱和求爱不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青春片还是科幻片,甚至犯罪片,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爱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刻的延展。

印象很深的是《香水》,一个疯狂的少女杀人犯,只为萃取少女体香。令人呢心惊胆战的故事,缘由也不过是为了留住初恋的感觉,有人说他制造的是荷尔蒙。我更愿意相信,他想单纯的获得一份爱而已。

当然,如果爱会过期,也会变质。《消失的爱人》是典型的心机女片子,为了留住变心的丈夫上演假死的戏码,这不是对爱的争夺么?

必须还要说出一部中国片子的话,就说《前任3》吧,那些哭的稀里哗啦的现场,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