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有核国家对于核武器的态度也是慎之又慎,最多找个偏僻无人的角落放几颗做试验用。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一向简单粗暴又心大的苏联人在核武器的运用上也同样不走寻常路,用脑洞大开而又眼花缭乱的跨界核弹玩法充分证明了自己名不虚传的“战斗民族”称号。

1、核弹灭火灾

1963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乌尔塔布拉克气田11号井的工人在打钻时由于操作失误顶穿了地下2450米处的一个高压天然气层。在地下高压的影响下,一场严重的井喷事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浓烈的火焰喷薄而出直冲天际,消防员的高压水枪在它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丝毫无法遏制火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相关的工程人员开始尝试其他办法,比如说用周围其他的天然气井分流此次泄露的天然气;将水泥和各种化学消防材料注入11号气井,试图将其封堵。但这些努力均告失败,于是11号气井就在苏联相关部门一筹莫展和另辟蹊径的时候欢快的烧了两年多,造成了大约7500万美元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相关负责人看着不断叠加的经济损失心惊肉跳的时候,苏联核能部门闪亮登场并提出了用核弹爆炸将气井封堵的疯狂计划。不知是战斗民族简单粗暴的心性使然还是出于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该计划最终通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了反复论证和两次地下核试验,1966年9月30日,一枚三万吨当量的核弹被置入11号井附近预先打好的斜井中。当准备工作完成后,这枚核弹被成功引爆。巨大的核爆威力将11号井的套管和附近的岩层挤压封死,待井内剩余气体燃烧殆尽后,这场火灾宣告熄灭。

2、核弹建水库

在经历了核弹灭火的成功后,苏联核能部门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此沉迷在花式玩核弹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在一次地下核试验中,参与的核工程人员看着核爆遗迹突然灵光一现:“我们可以用核爆炸建水库啊!”于是核能部门热情地找到水利部门上门推销“核水库”计划。

于是,1965年,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恰甘河滩地下178米处引爆了一枚14万吨TNT当量的核弹,随着核爆炸的烟消云散,一个百米深的巨坑展现在人们眼前,经过水利部门的简单后续施工,一个直径430米的漏斗形水库投入了运行,完美解决了其所属的米巴金斯克州的水源短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弹修水库还有一个小插曲,为了打消附近居民对于核爆水库的核残留疑虑,时任苏联核能部长斯拉夫斯基畅饮水库水并愉快地在水库中游泳。

3、核弹开矿山

连刷了两波经验值的苏联核能部在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这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苏联的采矿事业。苏联核能部门认为传统的运用普通炸药开凿矿山的方式周期长、花费大,如果应用核弹爆炸的方式则能很好地缩短工程周期并显著降低经济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1969年,苏联核能部门在俄罗斯的基洛夫斯克市北郊以试验方式对核弹开矿山的构想进行技术论证,成功在矿体厚度约30米,长300多米的矿段上进行了两次试验。并于1972和1984年分别进行了单弹头和双弹头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