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影响日本千年的中国唐代诗词。

在介绍这首诗词之前,我们先讲一个历史人物。唐代有个诗僧,叫寒山。在中国诗词历史上少有人知道他,其名声远远不如李白,杜甫等那么有名。但是在日本,寒山的名字则声名远播。据史料记载,寒山是唐代的一个和尚,脾气比较古怪还有些疯癫,他经常“望空噪骂”,众人看他平时这举动,都叫他“疯僧”。

寒山听到别人这样称呼他,也不辩解,但没有寺庙愿意收留他,他就只能四处漂泊。后来流浪到国清寺,寺内有个和尚叫拾得。拾得看寒山饿的奄奄一息,便给他些饭菜并且收留了他,并让寒山在寺内成为一个做饭的僧厨。寒山和拾得成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研习佛法。后来寒山辗转来到苏州的枫桥镇,靠着卖药卖茶,勉强度日,最后客死在枫桥寺内。而他的好友拾得和尚,则东渡日本,不但带去了唐代的佛教大义,也带去了其好友寒山的诗集。不久拾得和尚成为日本的一代佛教宗师,更有后人将寒山和他作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

当时的日本为了纪念这两位高僧,修建了拾得寺和寒山寺。而寒山被推崇为当时日本文化的偶像,他的诗集也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寒山诗”。随着寒山和拾得在日本出名后,当时唐代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想寻找和参拜寒山曾经的诗作和遗迹,这使得唐朝人也开始注意和研究这个在国内默默无名,却被日本极力尊崇的诗僧。

随后不久,在寒山圆寂的那个枫桥寺,则被改名为寒山寺。寒山诗集之所以被日本推崇,重要原因是寒山一生的悲惨经历和他作为僧人的修为,使他的诗作透视着悲哀的生命体验以及顿悟,从而诗的意境特别符合日本人的民族特点。例如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对死亡的意识是悲哀和恐惧的,但在寒山的诗作中却是以凋零和残破的美学色彩去看待,特别能触动日本文化的心弦。

而现在的日本各地,还有很多以“寒山”为名字的料理店和清酒,在日本写书法的墨块精品也以“寒山”命名。在日本东京,则建造了一座寒山寺,其内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枫桥夜泊》这首诗。此诗虽不是寒山所作,但其中有提到寒山寺之名,并且诗的意境也很符合对寒山的缅怀,因此寒山寺和枫桥夜泊诗碑一同做为日本纪念寒山诗僧的遗产代代流传至今。

知道了以上的故事和历史,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枫桥夜泊》,会有别样的体会。此诗作者为唐朝诗人张继所作。那时正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当时的社会还很不安定,到处兵荒马乱的。诗人张继远离家乡,途径苏州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诗。诗作表达了在外颠沛流离的状态下,借江南深秋夜景,而表达自己四处漂泊的孤独和凄凉,而这种意境和诗意,也恰恰符合了当年诗僧寒山的经历。

整首诗如下: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月落:指的是天将破晓,快要天亮了;

乌啼:乌鸦的鸣叫;

霜满天:意思是说秋霜满布,弥漫着天空和江面及大地,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渔火:在江上停泊的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

寒山寺:即纪念诗僧寒山的寺院,坐落在苏州枫桥边。

整首诗的大意是天边的月亮快要落下去了,天已经快要亮了,此时的乌鸦也醒来,开始不时地啼叫。在茫茫夜色中,弥漫着满天的寒霜凉彻入骨,只能隐约的看到岸边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离乡的思愁和透彻的寒意使人一夜难以入眠。在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地飘荡到了客船。

知道了前面寒山寺的典故,和对当时秋意寒凉的环境描写,投射出无法直白讲述的孤独感和凄凉,那种凄凉,不仅仅是身体的感受,还是内心的体会。这种意境,只能通过诗的意境才能透彻的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