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付费社交”是门很恶心的生意。虽然,很多项目确实很“创新”,不少项目还做得非常好,但是,“以钱作为社交门槛”会令人感觉很“怪”。社交,是很复杂的,一旦和利益挂钩,就更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播平台的“打赏互动”,算不上“付费社交”,但是,不少主播赤裸裸的要求粉丝打赏,且表示只有打赏用户才会被搭理,便很接近“付费社交”了。网上聊天要钱,视频互动要钱,陪玩要钱......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做着“皮肉”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不少app,直接明码标价,文字聊天一句多少钱,语音通话一分钟多少钱,一对一视频一分钟多少钱。其价格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一对一视频聊天基本都超过2元/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朋友,是钱买不来的,怎么认识的,对以后影响非常大。付费社交,这种社交也是变味的,能交到朋友的是少数。

有的平台,付费后就能和“同行或前辈”交流,与其说这是社交,倒不如说,这是在学习,又或者说是在工作。与“专家”或“大佬”的沟通需要付费,不禁令人想到另一个概念“知识付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觉得为知识付费,是理所当然的。直到近日,《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对民办幼儿园的资本操作限制,感觉很“惊讶”,仔细一想,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把“教育和知识”当成一门生意的“知识付费”,这概念更是让人觉得很“恶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知识”,便会想起一些教过我们的老师,有时忽然想起他/她,就很暖,很感激。虽然,学校也是收费的,但总感觉学到的都很值,即使是没学好,那也只能怪自己不努力,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更是在受教育。

老师,也并不是所有老师会被“好评”!身边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他们闲暇时,也会聊起他们的工作和责任。

“头几年,真心希望教好每一个学生。但是,问题学生太多,有些家长也对教育不重视,还不能打不能骂,很头疼。碰到的多了,应付不来的,就想放弃。一旦发现了新方法,又或者有突破口,就想试试,即使学习课程没教好,在学校多待一天,终究对学生还是有帮助的,但也不能影响到别的学生。”

这是和身边的老师交流后,总结出来的。虽然,也会抱怨自己工资低,想多赚点,有的会去搞培训班,但从始至终,也没把学校的工作当成一门生意。培训学校的老师,很多也是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很多也和学校的老师一样,也是很值得尊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教育”变成了一门“生意”,终究会变味。

知识是无价的,“教育”也并不只是“传授知识”,真把“知识”标出了价,味道就变了。从“学”的角度出发,我希望“知识”是“免费”的!但是,从“教”的角度出发,“传授知识”是应该收取一定费用,收多少是很有争议的。

培训收的费用叫“培训费”,学校收的是“学费”(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且不能乱收费),不少民办学校收费会高些,甚至是有贵族学校。“互联网”概念的“知识付费”,已经变成便赤裸裸的生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概念,绝不会是字面上那么简单,资本追逐下会更夸张。

有些知识的价值,不是马上能体现出来的,有些知识,在学的时候还只是一知半解,忽然哪天就懂了,而有的知识,是永远用不着,又或者是完全学不会,也便毫无价值了。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受众广,非常容易被诱导和误导,为此“付费”,换个说法就是被“坑”。经常有些错误的知识,也被当成了“知识”,这种知识,根本没有价值,其价值甚至是“负数”。

曾经,有朋友评论“知识付费”,他希望“知识永远免费,劣质知识的传播者,应该为其行为付出代价,比如赔钱......”。(ps:请别让小编赔钱,小编此文虽拙劣,但出发点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