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一名中年男子,一个汽配厂的个体户老板,一对龙凤胎的爸爸,一个称职的丈夫。每天日常安排就是每天六点半起床给两个孩子买早点,七点十分送孩子去学校,八点开始上8小时的班,教工人配模具,送两麻袋的货去转运站,晚上下班后和家人吃完晚饭,泡脚、10点半入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碗紫菜汤,两碗糯米饭,汤多加虾皮,米饭多加肉末和油条,打包!是吧?”小王是在温州待了十年的新温州人,老家是江西的,只有过年回一次家看爸妈,老婆孩子都在温州定居了。每天的早餐店很忙,但是熟悉了温州当地人的口味,也慢慢变得娴熟和平常,忙忙碌碌结束了一天的早餐店,检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给妻子买一套羽绒服,这样的生活也很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江是刚来温州才两个月,是小王的朋友给介绍的工作,头两个月先给一个美发店打工,老板很精明,很会打算,衣食住行也给排好了,但是小江还是很茫然,这个城市,为什么在大家口中发展的这么好,还没有get到真实的东西,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老张和小张是半个华侨人了,老张是温州本地人,但是年轻时候就投奔亲戚去了意大利做生意了,几年回来一次,顺便捎些巧克力或者化妆品回来,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出国读大学了,小张在国内转了好几个学校,看着孩子一个人在国内,还是不放心。

小张又转了一遍学校,认识了很多同学,但总没有长久交心的,温州、杭州、上海,读了各种国际学校,爸爸想要他去国外读大学,还是高二的小张心里非常的迷惘,家在何处,那个温州,我还会回来吗,他在我心中究竟是怎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李、小王、小江、老张、小张,看似并无交际的五个人其实有着同一个共同点,和城市“温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可以是温州常驻本地居民、温籍常驻外地居民、外地来温打工者、温籍返乡华侨等等。这些人似乎构成了温州人口的绝大多数。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温州人有钱”、“东方犹太人”等等顺口溜或者人们口中的未经证实的印象词在全国各地流传,几年,几十年,甚至从未被改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究竟是怎么样的城市?

首先,需要去更新的一个认知是,温州和其他城市一样,人们口中的都过于高大上妖魔化了,温州也有很多区、县级市、城乡结合部,贫富的差距是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口中的“人人都是有钱人”,但是对孩子教育上的关照,金钱和幸福上的平衡,都是很推崇的。

为什么说温州人是“东方犹太人”呢?事情是这样的,早期温州是一个非常不发达的城市,地形也不好,于是有这样一批温州人,他们勤劳工作,开创老板之路,有着非常坚韧的实干家精神,出国或者是创业等等,慢慢而然形成现在人们口中的“温州老板”,也就是有他们这样一批优秀的前辈们,才有了今天的温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也是时尚之都,引进新的潮流,或许和赚钱之道的营销有着部分关系,但是温州人骨子里依然有着“前卫”的理念,要超越前人,创造新的东西。

比如温州比较火的两个形容词“鞋都”、“笔都”、“眼镜之都”、“汽配之城”、“服装之城”这些都是需要经常性引进新的设计款,及时去更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温州也有自己的温州rapper,比如前段时间明日之子第二季的池一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温州方言,确实很难懂。其实稍微搜索一下,温州话属于吴语,南方比较古老的语言了。其实告诉你们一个真相,不仅是外省人听不懂温州话,不同地区的温州人也可能相互听不懂对方的话,所谓十里不同音就是这样的道理,很可能就只是隔一个村镇就有可能有一些出入,更别说是区和区之前,和县级市之间了。这里甚至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温州的苍南县讲的就是闽南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为原创文章

仅表达个人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