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和孙吴对待世族的态度又如何呢?孙权和刘备原本没有资格建国,他们得感谢曹操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曹操提供的正面经验是士族并不可怕,非士族也能夺取天下。曹操提供的反面教训则是氏族的势力极大只能利用不能对抗。因此孙刘都只能另辟蹊径,顺势而为的是孙权,孙权的路径是将东话及政权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这让东吴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在危难中得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政权的基础却也改变了它的性质,前者是孙权希望的后者则是他害怕的。于是晚年的孙权逐渐变得内心分裂,作风岗地行为怪张。对江东士族疑神疑鬼以至于淫威独擅,用刑严酷。结果上下言路不通,君臣离心离德,冤狱屡兴不止,吴国成为内部最不稳定的国家。更何况江东士族也斗不过中原氏族,因此孙吴终于亡于西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绕道而行的是刘备,刘备的办法是敬而远之,尽量避免与士族阶级发生正面冲突,诸葛亮执政后更是依法治国,依法用人,所以他的政府最像政府。蜀汉也成为了三国中治理得最好的。但是刘备和诸葛亮也有解不开的死结。首先他们不可能本土化,因为这样一来就势必成为一个保守狭隘的偏安之国。人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哪里还能进中原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况作为外来政权的领导人,诸葛亮也不可能完全相信那些土著,因此它不但不能实行蜀人治蜀。反倒必须在政治上控制,在经济上平抑,以防一周的士族豪强尾大不掉。非如此不能保证蜀汉政权不被颠覆。不能本土化就没有必要世族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跟曹操一样,刘备和诸葛亮要建立的也是法家寒族之政权。只不过刘备更倾向于寒族,诸葛亮更倾向于法家。但是不走袁绍路线是一样的。号称宗室的刘备,其实出身贫寒,刘备集团的早期核心成员也都不是名门望族出身。关羽对名流和士大夫不屑一顾,刘备和诸葛亮则表面上客气,政治上警惕,一旦发现名人的言论和行为危害政权,他们都不会手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刘备杀张裕,诸葛亮杀彭漾废来敏除廖立。彭漾的罪名是煽动谋反颠覆政权;廖立的罪名是诽谤先帝诋毁群臣;来敏的罪名是乱群。张裕蜀中明流,彭漾是益州名士;廖立是楚之良才;来敏是荆楚名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诸葛亮只是打击氏族,与地域无关。这就跟曹操没有两样,事实上诸葛亮和曹操都是法家,他们要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公正清明的社会。但公正就不能偏袒氏族、高校,就不能只看出身廉洁就不能容忍贪腐,清明就不能允许霸道,所有这些都跟士族地主阶级垄断,试图控制舆论,成为豪强的三大特征,格格不入。他们怎么会拥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以曹魏之强大尚且不得不放弃努力。以蜀汉之弱小,又怎么抗争得了。所以蜀汉必定先亡。现在可以得出结论魏蜀吴在本质上都是非世族政权。三家之主也均非世族。因此与士族阶级都有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曹魏放弃、孙吴妥协、蜀汉坚持。正因为坚持所以蜀汉先亡;正因为放弃所以曹魏也亡;正因为妥协所以孙吴尚能苟延残喘、却也不得不亡。因为只有晋才是完全彻底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