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皆知,汽车产业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作为人类伟大智慧结晶之一的工业产品,距离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现代意义上的汽车已经过去了130多年。汽车外形设计,内饰设计也是随着制造业发展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汽车内外饰的设计是如何演变的?

相比以前的汽车,现在的汽车更美观,更安全,更舒适,以前的汽车内外饰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过来的?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科普了解一下吧。

车刚诞生的时候,其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都与马车神似。汽车的内饰设计材料一般也是按照当时显贵们的需求,采用大量的名贵木材,放置真皮座椅以及镶嵌贵重金属的设计手法标榜其贵族身份。

20世纪初,现代汽车内饰而局方式的雏形已经在福特T型车上出现了,从车身内部可以看出明显的几大功能分区,虽然形式上比较丑陋粗糙,但至少都已粉墨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20年代艺术色彩开始出现,镀铬装饰得到了应用。圆润的线条、锥形的尾部、修长低矮的轮廓、复杂曲面构建的流线形车身,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艺术和时尚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汽车里面,很容易就看到制作精致的真皮座椅,闪亮夺目的金属镀铬件和夸张的中控面板。如欧美的经典之作,1954年的奔驰300SL、凯迪拉克Eldorado,面板设计开始复杂,精致起来,内饰受传动轴影响,内饰布局逐渐从横向,向T型发展。1965年的奔驰W108、福特Mustang开始,内饰设计逐步成熟,面板上的功能性划分趋于规整,开始采用木纹,真皮等材质,向“起居室”又进了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的影响,汽车开始从多样化向实用性发展,内饰设计从恣意挥洒走向克制实用。20世纪80年代,日系车开始占领美国市场,80年代是日系内饰风格最激进的年代,彩色数字仪表,各种电子配置一应俱全。面对新技术的发展,设计师在概念车中,给出了他们向航空器风格进发的内饰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90年代,现代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这也导致多种设计风格同时涌现。进入2000年开始,各厂商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中控屏的存在,简化了很多以前独立存在的按键,在内饰设计中,德系更保守,美系日系走的更远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纯电动车特斯拉Model S诞生,出现了划时代的颠覆,更大的屏幕,在这个被电子产品统治的时代,汽车内饰也不得不跟上时代的步伐。2014年宝马i8,i3的陆续诞生,使得曾经必须遵守的内饰设计规则都不再必须,经典的T型布局可以变成横向的一字型设计。

如今,人们对于汽车所寄予的期待,不仅仅在于驾驭,而是越来越强调车的艺术性。充分发挥汽车行驶性能只是其作为“车”的基础,就算拥有最为出色的行驶性、驾驭性,没有艺术性的“车”亦不能满足人们对感知质量的要求。汽车内外饰的不断进化,正是为了满足成就这种逐渐被强调的车辆艺术性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汽车饰件的各类宣传,消费者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实木、真皮和金属有着奢华的意味,代表了更高的品质,但是它们通常多被用在豪华车型上。如果在小型车出现了这样的材料,消费者反而会将这些理解为廉价甚至伪冒的材料。由此可见,现今消费者并不再盲目地追求奢华的观感,而是更注重车辆内在的品质是否与车的档次相匹配。外观方面,消费者一如既往地倾向于平滑的表面以及舒适的手感,针对接缝,则希望它们更加细致均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展现设计与品牌感染力的过程中,具备卓越适配度、光洁度和美学属性的汽车装饰组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量、耐久性和环境都是装饰材料极其重要的设计考量.未来的汽车必须是环保的。随着设计必须满足多种安全法规、材料合规性、重量要求,以及实现更高的抗噪、抗振动和防颠簸的性能,汽车内饰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设计师也在打造形体更加流畅的内饰体验。 新一代车辆需要采用全新的解决方案。 汽车公司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内饰和外饰件的表面光洁度、材料属性和制造特性。

未来汽车内饰的设计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正处在传统驾驶与高度自动化或者自动驾驶两种车辆驾驶方式如何发展的十字路口。随着汽车的智能化进程以及智能化交通网络所带来的汽车共享机制的诞生,未来汽车的内饰设计重要程度可能会超过外饰设计,未来汽车发展可能会超乎您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未来自动驾驶成熟以后,舱内可睡可趟可办公,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跨城际短途旅行,让车内时间更有意义、舒适度更高是未来汽车的最大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认为汽车行业未来是以自动驾驶为核心、以共享出行为主要商业模式、以纯电动/增程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而内饰设计也会更加的注重于功能性、舒适性、心灵的归属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