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位北大学子发文,说她毕业了,但也失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校毕业生求职不顺的消息,已听过很多。就北大的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媒体就报道过“北大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回老家卖糖糊芦”、“北大金融系高材生失业去做陪聊”之类的惊人新闻。之所以惊人,在于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在常人眼里,北大的不可能找不到工作,而且找到的都应该是好工作。但事实上,不少名校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就业质量并没有想象中那麽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业难,本是难众人。但同样的形势下,为啥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人,有的很顺利,有的很不顺呢?按理,同样的专业背景,实力也都差不多,不该会两级分化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的人很“会”求职,有的人不会或不太会,所以造成了差异。“会求职”的人,他会寻找合适的求职区域、对象,会掌握时机、会写亮点突出的简历和求职信,还会懂得面试的应对之策等。求职本身是一种能力,求职力强的自然比求职力弱的更容易成功,而求职力的强弱与学校和文凭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这位学子的具体求职过程不清楚,不好下结论。但她在发文中曾感叹: “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原来自己除了一纸北大文凭之外一无所有”。这说明她经历求职实践、通过与招聘方“过招”之后,知道了自已还有许多欠缺。事实上,这位同学并不是真的无业可就。她说后来还是找到了一个小企业“产品经理”的0ffer,只是对于学文一心想当“编辑”的他来说,很不合适,所以她最终放弃了,这才失了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暂时无业,也不用紧张。职场常有这样的现象,在某地、某圈、某时,啥都不顺。等换了个地方、行业、去处,突然时来运转、潜力曝发,以前以为不能做的事能做了,以前以为不可能的事都变成了现实。小编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年南下广东,在深圳人才市场奔波了半个月,头一天还在招聘会四处推销自己,结果第二天被一家企业叫去面试。上午谈定,入职。下午就以“人事助理”的身份随主管重返招聘会招人,一天之内从“求职者”变成了“招聘者”,角色互换,百感交集。不顺时觉得千难万难,成功后又觉得并没那麽难,这不仅是时机问题,也是一个心态问题。所以,事成前必须坚持自信!不是你差,只是很多单位暂无空缺而已。当然,要尽快把自己的欠缺之处,包括求职力等相关技能补足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