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如果说过去商业发展模式的革新都是西方带动东方,那么中国式电商和网购完全是独立自主的一次开创,是在eBuy模式和Amazon模式败走下的成功创造。

如今中国电商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量级和层次,单单每年618、双11所达成的成交额就堪称天文数字,对比发展滞后甚至出现大批关店潮的传统零售、超市和服务业,这种发展劲头和成绩实太过惊人。

也由此出现了电商逼死实体经济的论调,甚至担忧今后实体店难以存活。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电商是实体经济的一种价值实现渠道

把电商与实体经济对立是十分不明智的,电商更应该被看作是实体经济实现其价值的一种途径。一件商品无论是从线下商铺还是从网店销售到客户手中,其带起的生产运输部门都是差不多的,不能因为线下店铺份额减少就夸大说实体经济受冲击,事实上靠网店拓宽销路、壮大规模的生产厂家和销售商数不胜数,越来越多的商家愿意增开电商渠道来服务大众。

电商潮只是次要原因,真正让实体店走向凋落的应该是不断推高的店租成本和运营成本,以及居民消费偏好内部的自由筛选和优胜劣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电商也拥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

电商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假货、次品和虚假价格,事实上线下商铺的这些问题并不比电商少,在当今中国去实体店和网上旗舰店买到一件假货、次品的几率十分接近,其中的差别更多在价格上。众所周知,同款商品网售价更便宜。但要知道生产、运输和销售一件商品的基础成本都是相同的,如果你期待用远低于实体店售价的价格把商品买到,就要承担低价所带来的风险。

中国产品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危害了行业,另一方面又为底层群众带来一定的便利。就好像有些人买电器从不奢望它能用十几年,但却会对几百甚至几十的价格差斤斤计较,所以也就有了所谓的“网货”、“农村特供”。

电商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它在提供了更便利、更广泛、更低廉的消费服务的同时,也带有实体店相同的病症,差别只是电商更容易扩大这些病症的危害。如果一刀切地打击电商,那背后的中小生产者和中低消费者势必也受到打击。电商必然要规范,前提之一便是重视和扶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电商环境下,实体店可以走得更好

实体店的优势仍在,这是电商在日本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实体店的即时性让我们能以最快速度获得产品和服务,这是需要快递周转的电商所难以比拟的。另外,实体店还具有强大的体验性和增值性,线下购物本身就更容易触及到客户的需求和痛点,销售的也不只是产品,还有服务体验,而那些真正用心思经营客户而非单纯销售产品的店铺,往往都最不惧挑战。

在电商环境下,必然淘汰一批产品一般、服务质量差的实体店,但也会让更多“更懂人心”的实体店脱颖而出,有了电商潮的洗礼和冲刷,相信越来越多的实体店会大力提高服务体验,也会有更多让人心怡的店铺出现。

所以无需担忧五年后实体店的处境,实体店不会消失,只是换了经营发展模式而已。

无责任编辑/吾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