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古史上的皇帝们,毁誉参半的并不是少数。类似于隋炀帝和朱元璋,一个是前半生很努力而后半生很安逸。一个是开创了不可一世的大明基业,却一度将开国功臣们斩杀殆尽。而今文所提及的一位皇帝,其实比上述二者还狠,他曾一日斩杀70名大将,但却因此被后世称赞。那么,古史上的他究竟是谁呢?他又是因何要诛杀如此多的将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概述其生平之前,我们不妨追忆一番与他有些相似的明太祖朱元璋。其实在历史文献《明史讲义》一书中,曾对汉、明两朝给予很高的评价。也正是得益于朱重八的崛起,大明不仅得以诞生,还一度进入了繁盛和强大的局面。但金无足赤,在歌颂其帝业之余,急需反思他的凶狠暴戾等不完美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自大明与北元的捕鱼儿还战役开始后,明太祖便开始了对大明功勋的“处理”。了解明史的大家,对于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并不陌生,仅这两起案件被诛掉的人便达4.5万之众。甚至,在其颁布的《逆臣录》中,被杀害的功臣总共有13位侯、2伯、1公共计16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超越明太祖的人,便是耳熟能详的后周世宗柴荣,在历朝历代的评价中,他向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是圣主。但与其人设极度不相似的事,便是他在一日杀尽武将70人,那么他究竟是冲动所为,还是早有预谋呢?这件事的经过又究竟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事件发生于柴荣继位不久之后,北汉串通契丹一度攻打后周。在这危难关头,23岁的柴荣全身披挂,一度跨马于阵前督战。即便当时的后周陷入了敌众我寡的地步,但后周世宗依然面不改色、十分镇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大战开始,后周大军中的将领何徽、樊爱能二将居然临阵脱逃。好在柴荣和赵匡胤等人殊死拼杀才将北汉军打败。作为同北汉联盟的契丹军,因目睹了后周的胜利,于是望风而逃。此战并未结束,后周军队一度追击败北的北汉残军,直到杀向高平城才停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的这场战役,在古史上被记载为“高平之战”。此役结束后,柴荣为了严惩“逃军”,仅一天的时间,将何徽、樊爱能等七十余名将校斩杀,以严整军纪。和前文所提朱元璋不同的是,柴荣所杀这数十员将领,违反后周的军纪,可谓是罪有应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后来,也有人觉得剥夺这些人的军事权力,远比杀掉他们要好,大家又有哪些思考呢?本文为编者结合历史材料所撰写,喜欢原创历史图文的你们,请踊跃转发、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