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提及三国最热门的两人物,一个是贵为武圣的关羽,另一个则是被神化的诸葛亮。无论是正野史、戏曲、影视作品,谈及这个智慧的化身,后人无不为之赞叹。那么,关于孔明最值得深究的事情,便是为何自刘备一死,他便吃败仗,学者经过反复的总结,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缘由,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刘皇叔死后,孔明可谓是大权独揽,事无巨细全部自己亲自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诸葛亮故去。刘禅自17岁到28岁这九年间,不仅没有帝王之权,在很多读者眼中还是一个没有帝王尊严的皇帝。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费祎、董允、蒋琬似乎对于后主并不客气。

而当时刘禅曾对董允提出扩充后妃人数,当初的计划是12人。董允立刻将其驳回,声称自古以来帝王的后妃平均不超过十二人,这明显是一个不合理的讲法。但从这一小事,可以看出刘禅不仅没有帝王之相,整个蜀汉的“老家”沉浸在一片不和谐的声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古代战争一直讲究“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对于战事的帮助非常大。而几次北伐之后,整个蜀汉不仅粮草空虚,百姓们也一度陷入恐慌之中。可以讲,在北伐的过程中,内忧外患的形式已经愈演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北伐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马谡失守街亭,其实从某个程度上来讲,是因孔明不会用人导致的。其实,有学者认为,还是因蜀军的实力不济,无法从硬性标准方面战胜曹魏。再者,孔明总是事无巨细,超负荷的工作量,不仅损耗着他的身体,还一度影响力北伐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而言,孔明吃败仗是一个必然。若能选择休养生息,兴许蜀汉会有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