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坦桑之旅的最后几天是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度过的,就像一幕大戏临近尾声的时候一定是全剧的高潮和华彩乐章,恩戈罗确实带给我们莫大的惊喜和满足。不同于阿鲁沙和曼雅拉有点丛林探险的感觉,也不同于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草原漫无边际的游猎,恩格罗恩格罗Ngorogoro Crater已经完全呈现出了非洲广袤平原想象中该有的样子,在这块2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万种野生动物,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进入恩戈罗火山口,迎面又看到了山坡上那棵熟悉的仙人掌,因为是在早上光线最好的时候,这里的环境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氛。

去恩戈罗恩戈罗火山游览必须早起,一是可以避开大队人马的烦扰,也可以欣赏恩戈罗清晨美丽的风景,而我们提前入住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上的酒店,也给第二天游览火山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上6点,我们带着酒店为我们准备的早餐就出发了。太阳刚刚升起,醉人的晨光洒在恩戈罗的山坡上,静谧的湖水和半明半暗的远山,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正式进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之前,还是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恩戈罗火山的基本情况。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湖泊且最完整的火山口,宽度19公里,深400-600米不等,火山口内的面积是260平方公里。由于天然形成的火山口像巨大的围墙,把各种动植物都保护在内,数不清的斑马、角马和瞪羚,除了长颈鹿以外其它非洲动物和鸟类都可以看到,恩戈罗火山口内的3万种动物,用生命装点草原的生机,繁衍生息,使这里成为了它们的伊甸园。恩戈罗火山口的动物密度在坦桑尼亚的保护区中名列第一,这里也被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是从恩戈罗火山口的顶端驱车下行,向火山口的底部行驶,在火山口的山坡上就看到了晨光穿过云层斜射到火山口底部的画面,因为早上山坡土路上的车辆不多,尤达在我们的央求下,在一处稍微安全路边山崖旁把车停好,让我们用镜头记录下清晨里如诗如画的恩戈罗画面。

看着眼前这个自然风貌很特别的火山口陨石坑,还没到火山口的底部,我们的兴奋点就被调动起来了,一方面我认同恩戈罗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口的观点,另一方面我感觉恩戈罗也是一个极其神秘充满魔幻的地方。

因为从恩戈罗火山口的山顶到火山口底部的土路都是坡度很陡且很窄的土路,考虑到安全,我们的越野车在停留几分钟之后,又开始缓慢下行。顺便说一下,我们乘坐的越野车进入恩戈罗之前需要在入口处办理进入手续,官方规定每辆越野车只能在火山口停留6小时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野车进入恩戈罗火山口的底部,草原上都是这样的土路,游人只能在车里观看野生动物,绝对不可以下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恩戈罗火山口底部的小路,大部分是弯曲但平坦的土路,但也有不少崎岖的非铺装路面,水坑和乱石经常会遇到,我们的越野车有时也要颠簸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恩戈罗火山口的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进入恩戈罗火山口底部,最先遇到的一批角马。恩戈罗火山口里面有3万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这里有东非唯一剩余的黑犀牛,不知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是否有幸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角马在低头吃草,感觉恩戈罗火山口底部的草没有塞伦盖蒂草原上的草高大,是不是已经被大批的斑马和角马收割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哇,看到了一只公狮子,独自行走在草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边看到斑马,悠哉悠哉的正在吃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远的地方,是一对长长的角马群,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吃草一边缓慢的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戈罗火山口底部,大面积的草甸上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水泡子,水质清澈,水草丰盈,水边栖息着无数的飞鸟,这是几十只白鹭聚在一起,有的在进食,有的在嬉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对儿水鸟结伴在水中游弋,给人一种恬淡安详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恩戈罗火山口底部的湖边,我们终于见到了数十只火烈鸟,这是我们在坦桑尼亚13天里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火烈鸟。因为今年的气候原因,前面我们在马尼拉亚湖阴差阳错的与火烈鸟失之交臂,后来在恩巴凯火山口徒步到火山盐湖,诺大的湖面上也只有看到几只火烈鸟,今天在恩戈罗火山口,虽然看到的火烈鸟数量也不是很多,但比起前几天已经是多的了,我们也小小的兴奋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鸵鸟和两只斑马同框,和谐生动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过云层斜射下来的光线,照在草甸和溪水上,留下诱人的光影,这些画面与前些天我们在塞伦盖蒂看到的景色相比,更温暖,更柔软,更舒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塘里,河马扎堆儿在一起,就像一块块褐色的礁石起伏错落,一只白鹭站在河马的背上,十分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边两只东非冕鹤(Grey Crowned Crane),在埋头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处的火烈鸟,近处的东非冕鹤,相距很近,你忙你的,我干我的,互不打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非冕鹤又名灰冠鹤,是一种小型鹤类,主要栖息于非洲沼泽地和热带大草原,它因其蓬松的羽毛,笔直的气管,精巧的冠羽,华美的面部斑纹而又被称为皇冠鹤,东非冕鹤还是乌干达的国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角马群来说,面前的越野车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他们眼里越野车和游人都是外来客,它们才是这里的主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前方,一只鬣狗在狂奔,前面曾经多次见到以“掏肛技术”著称的“非洲二哥”,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卧在紫色花丛中的狮子,少了几分狂野和凶悍,多了几分温柔和多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一旦发现了猎物,站起身来,又凶相毕露,杀气腾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洲水牛(Buffalo)外表看起来老实憨厚,傻大黑粗,其实它是非洲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号称“非洲五大猛禽”之一,它们四肢强壮,头上的弯角大而锋利,其攻击性非常强,即使是狮子、猎豹也要避让三分。水牛是群居动物,由牛群中最强壮的公牛统领,通常逐水而居,分布广泛,因此在行程中也很容易能够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狮子和水牛同框的画面,我观察了很久,原本以为狮子和水牛之间会发生点什么剧情,但狮子试探着几次攻击水牛之后,狮子放弃了,在恩戈罗火山口,就这么个地方,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恩戈罗火山第一次见到这条巨大的蟒蛇,当时它正在草丛中穿行,头不大,身体的直径大约有100毫米,身体的长度达到惊人的10多米,尤达告诉我们,你们运气不错,在恩戈罗见到这么大的蟒蛇是不容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蟒蛇是怎么捕猎和生活的?尤达为我们讲述了蟒蛇猎杀瞪羚的故事。瞪羚是以灵敏奔跑迅速著称的,而蟒蛇看上去慢悠悠的游动,怎么会捕获瞪羚?蟒蛇在锁定目标后,突然迅速出击,用细长柔软的身体缠住一只瞪羚,一圈一圈的缠绕在瞪羚身上,然后逐渐加力勒紧,直至瞪羚窒息死亡,然后蟒蛇再慢慢的将一只完整的瞪羚吞下塞入胃里,原本看上去狭长的身体被撑得鼓鼓的,一只瞪羚下肚后,蟒蛇基本就处于静止状态了,蟒蛇要用3个月的时间来消化胃中的这只瞪羚,这期间如果蟒蛇但非有些运动就有死亡的危险。原来成年蟒蛇就是靠这种特殊的方法来捕猎瞪羚的,难怪人们都说蟒蛇的食物圈包含了不少的大型的哺乳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前这些活蹦乱跳的瞪羚,如果遇到隐藏在草丛中的蟒蛇,搞不好哪只瞪羚就成了蟒蛇的盘中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恩戈罗火山口底部草原,又见到疣猪(Warthog),而且距离我们很近,可以看得真真切切。疣猪是野猪的一种,因面部有疣而得名,其嘴角长有獠牙,身上有稀疏的毛,头很大,约占身体的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疣猪奔跑起来,背上冒起的尘烟,有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池塘边看到了正在走出水面的河马,旱地上的河马是难得一见的。前面我们在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都见到过河马,但河马都是在泡在水中,难见真容,现在恰巧两只巨大的河马钻出水面,让我们看个正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马(Hippo)的体躯庞大而笨拙,四肢特别短,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嘴里的牙也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河马不能在水外陆地上待太长的时间,必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我们没有进入恩戈罗火山口之前,尤达就一再强调,恩戈罗最让人兴奋的是生活在这里的犀牛,因为,世界上即将濒临灭种的犀牛只有在恩戈罗才能有机会看到,自打我们的越野车进入恩戈罗的第一分钟开始,尤达就在寻找犀牛的行踪,因为其他动物我们在前面基本都看到了,只有找到了黑犀牛尤达才能向我们交差,才能如释重负,说实话,我也是特别的期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恩戈罗火山口底部草甸转悠了数小时之后,尤达终于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只犀牛。为了让我们看得清楚,尤达尽量把车靠近犀牛,即使这样,我们与黑犀牛之间的距离也有数百米,眼睛看过去要仔细看才能发现两个小黑点,我用600毫米的长焦镜头观察都感觉很吃力,于是采用清晰放大功能,焦距达到1200毫米,才勉强拍下了几张黑犀牛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非洲能够看到的犀牛(Rhino)有两种,分别为黑犀牛和白犀牛,白犀牛又分北白犀和南白犀。关于这个命名来源于一次乌龙,白犀牛名称最早来自荷兰语“Weit Rhino”,意思为宽嘴犀牛,表明它的宽嘴特征,后来被人误传为“White Rhino”,就变成现在的白犀牛了。而为做区分,另一种非洲犀牛则叫做黑犀牛“Black Rhino”,而事实上你单从颜色上是没法对它们做区分的,因为白犀牛不白,黑犀牛不黑,它们都是差不多的灰色,区分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头,白犀牛头比较长,嘴是方形的,黑犀牛头较短,嘴较圆。

因为犀牛角,犀牛的命运和非洲象一样,成为非洲最受盗猎者扑杀的对象之一,其数量急剧减少。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在肯尼亚奥尔佩杰塔保护区去世,尽管世界上还剩最后2头雌北白犀,但“苏丹”的去世其实已经宣告北白犀这个犀牛亚种彻底灭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了恩戈罗火山口的动物,我想再说说我们的交通工具“越野车”,在坦桑尼亚13天,除了一天乘坐热气球从空中俯瞰塞伦盖蒂草原,剩下的时间我们都是与越野车相伴度过的,越野车是我们草原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当然这些外观都差不多的越野车,也是东非草原上一道别致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驶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的越野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发现一处有情况,越野车上的司导就会用手机或车载电台通知附近的车辆,没过多一会,就可以看到飞奔过来的越野车一下子就出现在你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搞不明白一下子从哪钻出了那么多车辆,转眼之间,又排成了整齐的队形,十分默契,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有情况的现场,越野车一字排开,留有半边供车辆通行的空间,看完的车辆可以先走,后来的车辆也有空间继续观赏,这个场景就是前面我说过的发现巨大蟒蛇的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游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来到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的游客休息区,这里有山有水,风景如画,还有一些包括卫生间等设施在内的供游人休息放松的场所,游客可以下车到水边走走,拍照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告别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了,我们必须拍一张合影,两辆越野车一共12个人,大家一起拍了一张合影,后排右三是我们这辆越野车上的司导“尤达”,前排右二是另外一辆越野车上的司导“托马斯”,前排右一是本文作者“穿山甲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