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一大尬:和他人握手一声“啪”;触碰到他人衣服、身体一身“啪”;出门拉门把手一声“啪”;无意间挨到金属制品又是一声“啪”......随之而来的就是指尖传来的麻疼,这样的“触电”感觉不仅仅尴尬还有一丝丝的惊恐不安。

一到冬季,你为何变成了一个随处放电的人呢?这就要拜“静电”所赐。晚上脱衣服睡觉,会响起霹雳啪啪的响声,还伴着电火花;早上醒来梳头,可越梳越乱,一不留神还炸了起来,这样的静电现象,在冬季,那可以说是天天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静电?

静电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物之间、人手与物体、鞋与地面等接触、摩擦、分离后均会带电,头发、皮肤、衣服等绝缘材料会储存大量静电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通常有三种,即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人手接触物品发生的静电现象就是接触起电,其原因是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有静电的物体时,由于电势高低的作用,电荷立即从高电势处移动到低电势处,于是不带电的物体就带了电。

脱衣服和梳头时发生的静电现象就是摩擦起电,其原因是相互接触的2个不同物体发生摩擦,分离后使接触表面带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冬季静电多?

其一,冬季天气干燥。冬季多风,少雨雪,气候更加干燥,相对湿度低。而相对湿度于静电的产生有关:相对湿度影响体表的导电能力;相对湿度影响空气的导电能力;高相对湿度增强水在物体表面的吸附,从而两种不同物体摩擦不容易产生净电荷的分布。因此,当相对湿度大于55%之后,物体不容易积累高电压,就不容易产生静电现象。

其二,冬季穿着。冬天大家穿的外套含有较多的化纤成分,这些和毛衣等织物一摩擦,是极易产生静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类人特别受静电的青睐!

皮肤干燥的人

从根本来说,每个人都有静电。当人皮肤含水量高,静电的电荷就能导入地下,对身体影响比较小。但当人皮肤干燥,干燥的环境更容易积累电荷,皮肤干燥绝缘性好,电荷不好导入地下,人就会处于带电状态。

身体缺氧的人

我们的身体缺氧时,就容易产生静电。当我们的身体太过劳累时,体内会缺氧,令身体产生很多正电荷,积累成的电荷不容易散发出去,就会慢慢积累形成电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电引发那么问题?

静电带来的烦恼有时候不只是被“电”后那种“麻疼”的感觉,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堆积,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中枢神经。从而导致人的血液酸碱度和机体氧特性的改变,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

静电还可导致皮肤干燥、过敏、瘙痒、红斑和色素沉着等,会导致孕妇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继而引发流产或早产;抑制中老年男性的性激素生成,引起早衰及男性性功能减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内静电可干扰以至于改变人体内所固有的电位差,影响各脏器,特别是心脏的正常工作。特别是老年人,心血管系统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这种外来的静电干扰常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诱发早搏甚至房颤。

冬季如何摆脱静电困扰?

保持湿度

室内防静电最好的方法是保持空气中的湿度。增加空气的湿度就能有效阻防静电产生,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45%-65%左右,可使用加湿器,也可在室内放一盆水,喷雾洒水等方法都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从而减少静电产生。

皮肤的保湿也是防静电的必要手段。冬天要注意皮肤的保养,多洗手,多涂抹润体露,多补充水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衣服材质

最常见能引起静电的衣物包括羊毛衫、羊毛袜、化纤材质的衣服等,冬天日常应该避免混穿这些类型的衣物,想要避免静电,最好是穿纯棉材质的衣服。

放静电

静电太多的话,就要注意放静电了,毛料或者化纤的衣服是最容易引出静电的,因为它们是绝佳的绝缘体,可以采用赤脚在地上走几步路,就可以放掉静电了。在碰触任何的金属物品前都先触碰一下非金属的物品,就能有效排掉身上的静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加维生素C的摄取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也能减轻静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