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不公平从未消失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城市和农村,各个地方的教育资源大不相同。同一时间内,孩子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截然不同。

1、屏幕改变命运

这两天,朋友圈、知乎乃至整个教育行业、传统新闻行业、新媒体都在疯转一篇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

大致内容是讲,2016年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248所贫困山区孩子通过在线教育改变了命运,7.2万名学生大多数成功考取本科,并且有88人考上清华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变他们命运的是“在线教育”这些教育贫瘠的学校学生,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

一块屏幕改变了命运。屏幕那端是成都七中,屏幕这端是贫困山区学生,通过实时直播,山区学生完全同步成都七中的学习内容。屏幕那端,热情洋溢的七中老师提出了问题,七中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可贫困山区学生,只有鸦雀无声的寂静。

高一时,屏幕这端的学生数学平均分位30分;屏幕那端的学生“只有”103分小考完有人哭,大考完更多。不少学生一提考试就发抖。虽然早就预告了七中试题的高难度,但突然把同龄人间的差距撕开看,还是很残忍。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从未放弃,3年的漫长竞赛,他们一步步追了上来:高一勉强及格,高二渐渐从100分,上升到110、120……直到现在,满分150分,能拿到140分。

直到最后,在高考时,绝地求生,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二、教育的不公平

抛去文章中尚未得到证实的录取率不提,单单是教育的不公平,就被展现的鲜血淋漓。

1、家庭层面

成都七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优渥的中产家庭,家长要花很多时间为学生规划学习和课余生活,甚至帮他们争取和“诺奖”获得者对话的机会。

而贫困山区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今年那位考上北大的学生,两岁留守,跟爷爷奶奶生活,身边从来没有父母的身影,两口子在福建给人杀鱼,一个月赚5000元,当爹的手指早就累成了残疾,伸不直。

2、师资层面

作为名校,成都七中的每堂课都是公开课水准。教师授课如果让学生觉得不满,可能一两个月就被家长投诉,然后遭到撤换。

除了成绩,他们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和兴趣。语文老师讲“规则”主题的议论文,先播放重庆坠江公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发言。历史老师搜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史料分享给学生;政治课紧追热点,刚建好的港珠澳大桥已成了课堂练习的分析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很多贫困山区的学生,不但老师能力有限,连师德都成忧,醉酒后上课,考完试的试卷长期不批改,经常讲错题,不写教案,只会打骂学生。

如今有了在线教育,孩子可以透过屏幕,感受着这些差距。听着七中学生的课堂发言“游览”了英国、美国,围观他们用自己闻所未闻的材料去分析政史地。一位山区的名列前茅的高三女生说:“没办法,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3、兴趣培养层面

成都七中的学生音乐课上选修钢琴、尤克里里;教学楼里张贴着清华竞赛的海报、香港中文大学的入学资讯和一本独立音乐杂志的征稿启事。

学生休息时会去练拳击、游泳,保持好的形体。班里女生会自制插花香皂送给老师,还在老师嗓子不适时机敏地递上润喉糖,素质和情商都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贫困山区的学生却还挣扎在几分的数学题上,纠结几个英语单词的发音,担忧着放学后得快点儿回家,烧柴做饭,照顾弟妹。

4、小学初中教育

贫困山区大部分直播班的学生完全跟不上七中进度。七中连续三节英语课让山区的学生一头雾水——一节讲英文报纸,一节是外教授课,一节听TED演讲,都是全英文。

而为什么跟不上七中的进度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接受的小学初中教育就不同。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中产阶层家长,在孩子4岁时就会给孩子报纯正的口语课,真人外国教师一对一对话,并且会在寒暑假带他们的孩子去欧美等发达国家游学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区的孩子,能把单词背的下来就已是庆幸。把时间线拉长,你会看到进一步的不平等。当他们进入大学,一些直播班学生,历经3年全英文教学,口语出众,在大学获益良多。

有位考上西安交大的山区女生在回忆里写道:她在大学出演了话剧,是因为直播班组织过情景剧表演;在新学校成绩不错,也多亏在高中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通过高中直播课、在线教育改变了命运的山区孩子是6-16岁小学初中教育的受害者,而当他们把命运的一些沟壑填满后,他们进入大学后,又会变成教育的受益者,被“教育不公平群体”又变成另外一拨人。

三、教育信息的不对称

教育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以上的教育不公平,是由于地区诧异、家庭诧异等方面决定的。但它背后还有一个深刻的问题:信息不对称

1、直播山区与普通山区

为什么这些山区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而其他贫困地区不行的呢?

其他山区孩子缺少这块屏幕、没有接受过直播课、不是在线教育的受益者。这248所山区孩子通过屏幕同步了成都七中的教学内容,接受到了优质的教学信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大部分山区孩子并没有任何途径能够接受到这个“信号”。无法接收到优质教学信息,何谈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和成功,事半功倍?

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信息差距也出现在一线城市中。前段时间,微博热搜出现一条“5岁孩子简历太牛逼了。”

2、普通中产与优质中产

刚开始的时候,网友都沉浸在这个上过几十个兴趣班、读过几百本英文原著、去过几十个国家孩子的赞美中,但是我却陆续收到一些中产家长的讨论“这个孩子连二流国际学校的大门都进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看他去的国家,都在亚洲,连欧美都没去过;

你看他上了几个乐器班,别说钢琴十级、连古筝六级都达不到;

你看看他读的英文书,都是低智幼儿园老师推荐的,连莎士比亚都没有。

而这个孩子的父母为何还有勇气沾沾自喜?无非是因为不知道世界之大,自己之浅薄,他们需要有一个途径知道“到底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2000年与2018年

2018年,我们因为一块屏幕而巨大欢喜,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因为教育的可普及性,山区孩子有了优质教育的机会。

但事实上,我想谈一谈我知道的2000年。2000年左右,很多中国的四线城市都是在线教育的受益者。

2000年,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没有购置电脑。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MIT将课堂搬到了网上。那时的技术还没有现在发达,MIT只是随意的将自己的课程录了个像,然后将它放到网上,之后有个台湾同胞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在小范围内传播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有见识的家长,知道这个信息后,就让自己的孩子在电脑上观看MIT的录像,对于一个连大学都没有的四线城市,很多高中生都接受到了顶级大学的基础学科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这些高中生大部分都进入了清北,之后都有很好的发展。

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少传播知识的科学技术手段,只是我们需要知道让更多的家长更多的群众知道先进的教育媒介在哪里?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受惠?

另外,作为一名在线教育从业者,我必须要提及两点

1、在线教育可以解决很多学科问题,但是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的学习,还需线下实际的练习、体验与交流。

2、一定不要让家长的见识限制孩子的发展,要尽自己之力,让她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加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