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内首次发生债券违约以来,短短4年时间,债市违约的相关数据已经足够丰富。为进一步帮助投资者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笔者将围绕今年债市的违约境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进行信用风险防控的一些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对债券违约发生原因的分析

纵观大多数案例发现,发债主体多是内部经营出现了问题,脱离主业,大肆开展资本运作,多元化投资,激进的扩张导致现金流不足。问题初现端倪后,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揭示风险,甚至主观欺诈。经营导致的变化直接反映在股权结构,债券权重方面,最终风险集中爆发。

二 信用风险的发展趋势

横向比较,与欧美等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目前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静态违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纵向比较,债券违约的数量和违约率呈逐渐增加的势头。

三 信用风险增大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2014年以前,由于实质性违约稀少,市场刚性兑付预期很强,违约风险显著影响信用利差的时期并不多。随着信用风险的增大,将极大冲击信用利差,且影响因子将远超其它负面因素。

四 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是对中型机构,加大法律人才、辅助系统投入;二是对小型机构,将信用债投资外包委托给相应负负责人、有能力的机构进行,让专业的人负责人专业的事,从而追寻最佳性价比。此外,在市场监管方面,除了保持货币市场适度流动性之外,进一步加强管理,提供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戒力度,提供市场信息有效性,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