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点泉》

刘传军

明时白英神点泉,

京杭运河方浚贯;

戴村筑坝拦汶河,

引至南旺分水湾;

七分奔北朝天子,

三分悠悠下江南;

分水龙王庙奉祀,

功在千秋万世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传军书法《白英点泉》

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保障京师物资供应,1411年,明工部尚书宋礼奉命,征集军民16万夫役疏浚京杭大运河中的会通河(临清至济宁)段。河成而无水,宋礼心急如焚,遇汶上民间水运专家白英。白英提出“遏汶济运”的建议:在大汶河下游戴村处建坝拦水,然后再开小汶河将汶水引至南旺湖,为了控制南北水量的分流,白英老人在南旺制高点建造了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分水口,被后人称之为“龙王分水”。该分水口的建造,先是在小汶河与运河合流处建造石坝抵挡汶水冲击,此后在河底部建造了一个鱼脊形状的“石拨”。改变“石拨”的形状、方向和位置,即可调整运河南北分流比例,三分向南至徐州,七分向北至临清,满足了大运河的航运需求。由此,就有了流传已久的“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民间传说。同时为了截制水流,南旺运河段建起了31道大大小小的闸门,过往船只虽然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像向上爬楼似的沿着一级级船闸缓慢前行,但大运河最终是畅通无阻了。

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使中国的南北航运得以长时间的繁荣和发展,也利于治理沿岸地区的旱灾和洪涝,意义重大。

为纪念白英的功绩后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建有“分水龙王庙”,内供白英塑像,立碑奉祀,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