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你怕冷吗?”

看到这个的问题,你一定会说:“肯定啊,天寒地冻的,哪有不怕冷的人。”特别是在南方,没有暖气的加持,即使坐在屋里也感觉身体哪儿哪儿都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体怕冷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手脚冰凉,冷风一吹小脸冻的红扑扑,可在我们看不见的身体内部还有一个器官也是极怕冷的,它就是“血管”。

大家都知道,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它分布与全身各处,而在冬季若让血管“着凉”,它就会变的很“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管不喜欢寒冷是有原因的:

其一,血管本身遵从“冷缩热胀”的原理,天气寒冷会让其收缩。

其二,冬季血管比较脆,而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痉挛,有可能让血管发生破裂。

其三,寒冷天气还可能诱发血管壁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血管受冷会导致那些严重后果?

血压升高

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引起收缩、痉挛,会造成回心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脉压(低收缩、舒张压),脉压差减少(上下压之差减少)。再加上,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研究发现,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6毫米汞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出血、脑梗塞

天气变冷时,如果身体来不及调整,血管会发生强烈痉挛时,血流速度加快,脑血管破裂就会发生脑出血。

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患者,如果本身有血栓,当血管痉挛时,血管变窄,血栓堵塞在大脑的血管,就会发生脑梗塞。

心梗

一旦遭受寒冷刺激,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原有心血管基础病变的患者可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动脉夹层

动脉有三层结构,由内而外依次是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天气转凉,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导致血管壁受损,一旦动脉内膜出现破损,血流进入内膜下造成内膜与中外膜分离就会形成动脉夹层。

不想让自己的血管难受,首先就要做到保暖,特别是头、颈、前胸等几个重要部位不要受凉,其次,多吃些改善血管的食物,如小白菜,西兰花、西红柿、冬瓜、洋葱等,忌高糖、忌多荤少素,以预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最后,适当的运动也是少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贴士:多揉揉这几个穴位,让你身体暖和起来!

太溪穴

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房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在脚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一般5~10分钟就可以。在进行按摩时,我们可以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太溪穴,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一定要柔合,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足底前三分之一中间处,在足底人字沟里。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泉水奔涌而出的意思。在中医经络学中,涌泉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穴位。中医认为涌泉穴是我们人体生命的泉眼。

【按摩方法】每晚睡觉之前,以及睡醒之后坐起来,一手握住脚的四趾,一手擦摩脚心。擦摩的次数不限,以擦热为度。其速度可快可慢,累了可休息再擦,两脚交替进行。每晚做一次,可以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首先人要直立或者是正坐,然后吸气,我们先摸到我们的肋骨的下缘,在侧腰部,沿着肋骨的下缘画一条水平线,交叉在我们的腰两旁的肌肉上,这就是肾俞穴。)

【按摩方法】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腧穴。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按摩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