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保定 曾经是是一个贵族呢?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的“通衢之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城市框架沿袭自元 汝南 王重建 保定 城池时奠定的古城框架,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明代更名 保定 府, “ 保定 ”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永乐元年明成祖迁北平,明朝在北面修建了内外两道长城,居庸、紫荆、倒马三关是内长城。无论敌军进攻哪一关卡, 保定 都可以及时增援,因而成为京师要地,开始发达了。

清仍设 保定 府。 清康 熙八年,直隶巡抚移驻 保定 , 保定 为直隶省省会。自清雍正八年至清朝灭亡直隶总督驻此,当时全国八个总督府,直隶总督是首屈一指的老大,比现在的直辖市还重要,这时的 保定府当然是贵族了!

民国时, 保定 也是 河北 省省会,建国后,直到1958年 河北 省省会搬到 天津 , 保定 才降格成了随员,后来几经周折, 石家庄 异军突起, 保定 终于成了马仔。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里还是应该留下点东西的。

什么也不说,光是直隶总督府门口的两根水泥大旗杆就是北洋政府直隶巡阅使曹琨下令建造的,当然后来被造反的扳倒了,这是续建,嗨,什么事儿啊!

在 保定 最繁华的裕华中路上就坐落着曾经的 保定 总督府,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代风云人物,都在这里做过总督,有“一座总督府,半部清朝史”之说,可见 保定 当时的地位有多显赫。

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

留下印象的是那个牌坊的字迹,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书法大家黄庭坚的手笔,要求官员大公无私,光明正大。

还有就是二堂对面的居官八约,是乾隆时的大臣孙家淦的手书,此人在坊间可是个有故事的人。

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就看看这里所提匾额的人物就知道这里曾经的辉煌了,有雍正、乾隆、同治、光绪,还有一个提起来就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老太婆慈禧,但那字,好着呢!

至于损毁的西院和部分东院等,就得去问问那场浩劫的知情者了,当然,他们才不会勇于承揽这个不光彩的暴力行动的责任了!

出了直隶总督府往东一箭之地就是 保定 钟楼,又叫古鸣霜楼。楼内藏钟,一人多高,铸成于金大定廿一年,据《 中国 名胜词典》介绍,该钟早于 西安 钟楼大钟203年,早于 北京 大钟寺大钟552年。

钟钮蒲牢,紧啃钟首。传说蒲牢是龙王第七子,因喜好音乐,所以让它做钟钮,聆听钟声,满足其欲望。钟体设钟带三层 ,每层设八个开光窗,第一层窗内铸有阳文楷书“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字体遒劲有力。第二层窗内记载着金国重臣名讳和铸钟时间。第三层钟带内铸有座式佛像32尊。钟身共有佛像176尊,乳钉纹136颗及其它纹饰,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出了钟楼往东路北,大慈阁就在眼前,他建于金朝,以“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居“ 保定 八景”之首,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 保定 ”的说法。

大慈阁坐北向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

大慈阁重檐三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31米,移目阁内,观音 菩萨 矗立于莲瓣须弥座上,神态安然。两侧有壁画十八罗汉及经变故事,为清末作品,是阁内艺术珍品。登上三层,凭窗可以鸟瞰 保定全市景致。

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词有:“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等名句。

大慈阁背后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倒座关帝庙,据说全国罕见。

距离保定不远便是举国文明的红色旅游圣地狼牙山,狼牙山,神州大地一座举世瞩目、风景秀丽、游客如织的英雄山。五位壮士,托起了一个民族希望和未来。七十多年,英雄的精神,始终在易县大地薪火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和提供游客一个流连忘返的旅程。以《情系狼牙山》为主题的大型演出基地项目盛大开启。此项目以本地非遗项目、特色道具(如:牛、鸡等)、全新的节目类型(如:摆字龙灯)、空前的灯光特效、独特的服饰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让游客一天的疲惫身躯从而得到舒展,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情系狼牙山》大型演出,是易县旅游业首家大型夜场演出项目,也是目前唯一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