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0年10月,北魏文成文明皇后冯太后去世,23岁的拓跋宏在登上皇位19年后正式亲政。在未来的9年里,拓跋宏将把北魏帝国带上了强盛的顶点。

在历史评价之中,后世史家均将拓跋宏称为一个伟大的君王,这点几无争议。但后世史家的评论客观来说应该是带有民族色彩的,因为拓跋宏最伟大的政绩其实是——“汉化”。

拓跋宏(元宏):我的世界你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拓跋宏(彻底汉化后改名:元宏)其实是一个挺悲催的人。拓跋宏在位27年,其中19年只是摆设而已,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亲政,才干了不到9年就挂了。

好吧!9年皇帝就9年皇帝,好多人一辈子做皇帝梦,都没在那宝座上坐过一天呢!可是偏偏就这9年亲政生涯,拓跋宏干出了让后世无数帝王羡慕的惊人成就,也为自己赢得了一顶绿油油的“绿帽子”。

只是,拓跋宏无可厚非在我们今天后人的眼中,肯定是个严格意义上的好皇帝,想要了解他的世界只能后世的我们从各个维度去尝试了解他。

十九年的摆设皇帝——拓跋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67年8月,拓跋宏出生;公元469年6月,不足2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公元471年8月,拓跋宏的父亲拓跋弘在冯太后一怒之下,被迫禅让帝位给不足5岁的太子拓跋宏。由此,拓跋宏开启了自己未来近19年的摆设皇帝生涯

何为摆设皇帝?大体上可能甚至不如傀儡皇帝,他人所需的只是他的口舌,且不需掩饰。冯太后逼儿子拓跋弘禅让帝位给拓跋宏,本来就是因为一时之怒。拓跋弘遵从了,冯太后的怒大概也就消了。所以拓跋宏登基后的第一个年号被定为了“延兴”,大有延续兴盛的意思。

禅让后的拓跋弘以太上皇的身份依然主持着北魏政务,只是发布政令的通道改为借小皇帝拓跋宏之口。(《魏书》中,拓跋宏的延兴年间政令明显有部分是歧视女性的,这正是证明此阶段冯太后并没有过多干涉,否则以冯太后的女权主义特质,这样的政令不可能发布。)

公元476年,太上皇拓跋弘去世,太皇太后冯太后第二次正式临朝听政,拓跋宏的北魏帝国年号短暂改为“承明”后,立即又改为了“太和”,大有与太后和睦相处的意思。“太和”的年号一直持续到拓跋宏去世。大约是冯太后接受了过早让小皇帝亲政,可能危及自己情人生命的教训,因此拓跋宏等到冯太后去世后才得以亲政,结束自己19年的摆设皇帝生涯。

当然,说拓跋宏在位早期19年是摆设皇帝,而不是傀儡皇帝,其根本还在于冯太后二次临朝听政的14年时间里,拓跋宏并没有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虽然大小事情的决断最终出自冯太后,但决策过程始终是让拓跋宏参与的,这才能有拓跋宏后来的属于自己的辉煌。

教育:异族皇帝的中华美德——孝子拓跋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拓跋宏之所以能为后世无数汉人史家所赞颂,除了汉化之功外,很大程度也来自于其个人品格。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忠”与“孝”都是最高的存在。对于拓跋宏来说,“忠”没有问题,因为北魏整个国家都是他的,那么“孝”呢?

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拓跋宏亲政。之后史书大量记载了拓跋宏悲痛的故事。隔三岔五的拜祭父亲拓跋弘与祖母冯太后,丝毫没有因为他们曾将自己作为摆设皇帝的愤怒。甚至后来迁都洛阳,拓跋宏回到原都城平城之后,也第一时间到冯太后陵墓拜祭汇报。

当然,这些用阴谋论说法,都可以说拓跋宏是装的。然而,当拓跋宏没有冯太后监督之后,我们通过史书所能见的,依然是拓跋宏继承了冯太后对小事宽容、大事严谨的作风,并没有因为权力再无限制而肆无忌惮的表现。因此,后世给与拓跋宏的谥号也是“孝文皇帝”(“孝”是品德,“文”指功绩)。

再有,后世将拓跋宏的良好表现,都归结为冯太后从小对拓跋宏的严格教育,这其中多少其实也有一些民族主义色彩。说真的,从冯太后的祖父一辈到她自己,历史定义上一直是“鲜卑化汉人”。所谓的“鲜卑化”可以理解为是“文化认同”,而“汉人”两字仅指血统。

所以究其根本,拓跋宏后来所展现“美德”的根本功绩在于当时汉文化的统治地位。冯太后注重子女教育,但关键的是当时除了以儒学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外,鲜卑族自身是没有知识体系的,要系统化学习,就只有汉学可以学。

所以,注重教育的“鲜卑化汉人”冯太后,最终必然培养出一个“汉化鲜卑皇帝”拓跋宏。

拓跋宏:“好皇帝”还是“坏皇帝”?——其实都是包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一个角度说:康熙开启了康乾盛世,貌似是“好皇帝”;但他也开启了清朝的“文字狱”,嗯!好像也不太好。类似的例子很多,大家换个角度能发现很多“好人”其实也是“坏人”。那么拓跋宏呢?

后世史家对于拓跋宏高度赞赏的概括来说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然而这个“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实定义都是不同的。

广义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包括了冯太后主政时期的制度性改革,和后来拓跋宏所作的“汉化改革”;狭义上来说“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实仅指拓跋宏的“汉化改革”,而冯太后时期的改革又被称为“太和改制”

小编以为的客观说法是:拓跋宏的汉化改革对中华民族之功毋庸置疑;对北魏的功绩只是功在一时,从长期来看也留下了严重的弊病。

在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后顺序中,除了“修身”一项拓跋宏堪称完美外,“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项在拓跋宏身上却基本是完全颠倒的

所以,历史这娘们,根据你的需要打扮即可。

但不管怎样,如果一定要小编用一句话来概括拓跋宏的一生,我想没有这句更合适:

教育改变我的人生,我以此改变整个世界。

PS.本文小编我水一篇,只是对拓跋宏(元宏)的身世背景做个概括。后面就会是他精彩的步步为营的完成“汉化”这个不世之功的故事,以及悲惨的被带上“绿帽子”的事情。因为实在是一文写不完,估计就这么分三篇来写吧!

另外,小编要说句抱歉。适逢年关,小编我手上事情有点多,我的文章涉及历史就算水一点,也不敢瞎说。后面可能还会断更2-3天这样,但我保证不会停下来的。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给与我的耐心!

在此预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