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孩子的这些暴力行为是从何而来的?

一心理问题再现

1996年5月18日,辽宁沈阳某中学的模拟考场上,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血案———1名男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刀子刺伤两名同学后,扔下刀逃走。

2001年12月,山西襄汾县的古城中学发生一起初中生伤害事件.这所中学的陈某因与同学发生矛盾,用稀释硫酸制造了一起致使20人受伤、13人被毁容的惨剧.

2002年11月25日,因琐事起纠纷,陕西周至县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致死案.一名17岁初三男生被同学用水果刀捅进心脏,抢救无效死亡.犯罪嫌疑人年仅14岁。

2004年5月28日上午,江苏泗洪县某中学高二男生陈某因不堪同学欺侮,在校园内用匕首刺伤多名学生,其中一名学生被刺中心脏死亡。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残忍地用钝器将4名同学杀死后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支招

当泰森愤怒地咬下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赛场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无不为之哗然.这一攻击性行为激起了不少青少年心中萌生了暴力冲动据报道,那次比赛后,很多人在与他人争吵或打斗中都学泰森的样子,狂怒地咬伤了对方的耳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凶杀率和拳王争霸赛中公开暴力的关系:在连续看了10场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之后,所有人都承认自己在不同程度上模仿了攻击行为.赛前诸如"我要砸掉你的脑袋"这样的言语攻击,以及赛后气氛的渲染,提供了大量的攻击性暗示.研究者在1973-1978年的18次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之后,比较预期的凶杀率与实际凶杀率,结果发现,从比赛后的第三天开始,凶杀案的数量以平均1246%的比率上升.凶杀率最高的增长发生在宣传力度最大、收视范围最广的比赛之后,即著名的阿里和弗泽之战.比赛结束后迅速增加了不下26起凶杀案.

由此可见,影视、网络中的暴力场面会对人产生强大的影响,成人尚且会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就更不用说青少年了.因此,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就要给他们一个没有暴力的环境.当然,一个完全没有暴力的环境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减少生活中影视中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的暴力场面,让他们少接触一些有关暴力的场面.这不仅需要父母、老师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影视和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幸的是,其中存在许多暴力场面.有研究发现,受影视、网络中暴力影响的孩子可能变得:

(1)对暴力"免疫",在暴力场景前变得无动于衷.

(2)逐渐接受这种观念:暴力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

(3)模仿在节目中看到的暴力.

(4)认可某个角色,该角色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是侵害者.

孩子大量地接受影视、网络中的暴力行为会导致其更强的侵略性和好斗性.如果节目中的暴力场景非常真实,并且重复出现而施暴者不受惩罚孩子在观看后更可能模仿所看到的东西.有情绪、行为、学习或冲动控制间题的孩子,更容易受影视暴力的影响.

尽管影视、网络中的暴力不是孩子暴力行为或好斗行为的唯一原因但它对孩子的暴力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孩子,使其不受或少受影视、网络中的暴力的影响:

(1)注意孩子正在观看的节目或是正在玩的网络游戏,以及谁与他们观看或玩

(2)限制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

(3)不让孩子观看暴力性很强的影视节目,在暴力镜头出现时换频道或关掉电视机,同时向孩子解释这样的节目错在什么地方,不让孩子玩暴力性很强的网络游戏

(4)在孩子面前表示对暴力场景的不赞同和厌恶,强调这样一种信念:暴力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