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上,降准和降息,是两大宽松货币政策的典型,一般不会同时运用,而降息,比降准的效果则要更加明显。

1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市场流动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决定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全面降准,预计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此次的全面降准,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意图定向帮扶实体经济,让切实有困难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得到资金,以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资金环境。

央行全面降准,外媒:还不够!应该降息

1月7日,据CNBC报道, 在我国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后,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汉娜-安德森表示:“相对政府已经采取的措施,我确实认为中国经济需要更积极的货币宽松政策。”

安德森还指出,中国央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没有为中国市场增加那么多的流动性”,特别是用于支出和投资方面。因此,她称:“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我们预计未来会进一步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她没有明确说明中国央行会采取的具体宽松措施。  而来自凯投宏观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却明确指出,中国下一步或将也就是直接降息。

降准之后再次降息?楼市或将硬着陆,饮鸩止渴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外国这些机构并没有认识到我国的具体情况。小编的回答是: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一旦再次降息,肯定是对经济有刺激作用,但这都需要时间,而资本是逐利短视的,不排除有部分企业,资金直接投向目前风险已经很大、过热的楼市。

而楼市再次大涨,恐引发社会民众的不满,高昂的房价摧垮了几代人,还有,若发生这种情况,实体经济也会更加困难。

其次,在美国一再加息的情况下,若我国央行再降息,中美利差将再一次拉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无疑会很大,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还有就是,人民币资产或将被抛售,转向美元资产,楼市就是其中的典型,若房价高位抛盘,价格直跌硬着陆,而由此引发的民众杠杆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银行系统风险等都是致命的。想想此前日本的教训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若发生了上面所说的系统性风险,后果谁都无法承受。过热的楼市风险只有,慢慢降温,回归理想,才能控制风险。

因此,直接降息,或引发楼市硬着陆的危险,饮鸩止渴才这样。因此,小编认为:2019年,我国继续降准或有空间,但降息无可能。